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总结提升
【体系建构】
一、中国货币演进的基本特征1.历史悠久的货币文化。(1)从货币的起源看,中国古代典籍中和民间传说中有许多关于货币的记载和流传资料。(2)从货币的演进看,从秦朝统一币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人民币,出现了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的局面。(3)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友好往来和对外关系。中国货币既同外国货币有联系,也对邻近国家和地区有较大的影响。【专题整合】
2.琳琅满目的货币形制。(1)货币种类:历代所用货币有钱币、金银货币、纸币、谷帛货币等类别,各类别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货币代用品、代价券等。(2)货币体制:同时流通的多种货币,职能作用因时因地和因政局形势变化而不同,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主辅币关系,没有固定的比价,也没有确切的货币本位,形成十分复杂的多元化货币体制。
3.复杂多变的货币流通。(1)货币流通渠道:在货币投放方面,宫廷费用、赏赐、力役营建等无不渗透着封建统治集团的挥霍浪费;在货币回笼方面,租赋关征、盐铁酒茶专卖、进奉纳贡等集中体现出封建政府的横征暴敛、盘剥人民。(2)历朝滥铸滥发和通货膨胀:历代统治者紧紧抓住货币发行权,只是为了满足财政上的需要,铸币减重、滥发纸钞等现象不断出现,从而造成通货膨胀此起彼伏,导致货币流通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4.独放异彩的货币思想。(1)东周已有“子母相权”说,还有管仲的“轻重论”,都认识到货币与商品的关系,十分重视对货币轻重的掌握,要求金属货币所含金属量及其货币计算单位,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性。(2)北宋沈括首创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认为钱的流通次数越多,所起作用越大;南宋叶适推论出在货币职能中,首先要特别重视发挥其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二、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1.循序性:赋役制度改革步步相接、前后相承,很少有移植外国制度而骤然转折的现象,完全根据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化。2.反复性:赋役制度演变不是直线式的,在某个时期、某一税种方面,尚有消失之后复出的现象,这是因为社会动乱、地方割据、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等造成了旧的赋役制度沉渣泛起、僵而不死。3.差异性:中国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反映在赋役征纳上就是“任土作贡”原则和征纳期限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引出赋役负担不平衡的问题。
三、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低关税1.局限性:低关税是在西方武力威胁下被迫制定实施的,具有浓厚的西方侵略掠夺的色彩。2.进步性。(1)促进了对外贸易量的增长。尽管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国外棉纺织品等进口洋货有顽强的抵抗能力,但对外贸易额仍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2)促进了进出口商品结构的重大变化。降低关税不仅使更多的外国商品一涌而来,而且也为国内各种商品开拓了更大的国际需求,这促成了进出口商品品种的增加。(3)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近代市场的形成和发展。(4)促进了国内资源的开发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命题主题:古代中国的税制演变【命题材料】材料一从井田制、授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皇帝根据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勾结,逃避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缴纳税收。【素养拓展】
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完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伸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摘编自张学博《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申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一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狐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摘编自龚汝富等《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问题设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
【命题视角】(1)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本题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以及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2)难度分析:本题难度中等。(3)选材形式:本题以教材知识为基础,通过教材外的相关材料考查古代中国的税制演变。
【解题策略】(1)解题角度: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税制及清末税制改革。(2)解题步骤:首先,明白材料中考查的是中国历史上税制演变的史实;其次,分析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及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3)方法技巧:首先,判断材料考查的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其次,仔细阅读文字资料,抓住核心的信息和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
【参考答案】(1)特征:以土地为核心,农民是税收主要承担者;呈现出家国不分的皇权专制特征;循环往复、不断累加;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2)背景:列强的侵略及战乱造成财政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税收理论广泛传播;民主革命不断发展,统治危机加深;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