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十单元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历史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
时空坐标
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标定位(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认识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3)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素养解读(1)通过了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史实,认识思想解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培养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2)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认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树立勇于改革、破旧立新的改革精神(3)通过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的家国情怀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启思导学1】阅读图片“《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什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提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纠正“两个凡是”错误观点和“左”的错误。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指导思想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内容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①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③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1)原则: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2)概况①为“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为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恢复名誉。②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
3.重要会议会议时间内容影响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982年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二、改革开放进程【启思导学2】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史料实证)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1981年产粮6.70亿千克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指出凤阳县粮食产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提示变化:粮食产量快速提升。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阶段改革开放探索阶段(1978—1992年)①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在城市,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①1980年5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②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阶段改革开放深化阶段(1992年至20世纪末)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①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②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进入21世纪①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概念阐释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以解放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图说历史下面是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图片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历史解释)
提示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影响: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2)内容: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港、澳回归(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两岸关系的发展(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2)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3)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5)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课堂篇探究学习
情境体验主题一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材料二情境解读由材料一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通过材料二中两幅图片的对比,可知经济体制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什么调整。有何作用?(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体制?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提示(1)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2)第一幅图片反映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幅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素养史论1.历史解释——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③逐步探索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特点①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广、推动。②由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③由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④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唯物史观——从原因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3)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素养达标史料实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021·山东青岛期中)1982年宪法诞生后有过多次修正,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由此可知()修宪年份修改内容(部分)1988年提出“个体户和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私营经济首次进入宪法1993年“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取代了原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1999年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对非公经济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保护、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对其“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A.改革开放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B.改革开放的重点是扶持非公有制经济C.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D.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基本确立
明立意本题以宪法修正涉及市场经济的内容为切入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抓关键据材料可知,私营经济进入宪法,其地位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变为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其保护、鼓励、支持和引导,这说明改革开放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排干扰材料不能说明改革开放的重点是扶持非公有制经济,排除B项;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而不是非公有制经济,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排除D项获答案A
情境体验主题二促进祖国统一的因素材料一
材料二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情境解读由材料一的图片信息,可知两岸的经贸往来频繁,文化相通。由材料二可知海峡两岸本是一家,从传统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互动探究根据材料一、二,谈谈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提示海峡两岸是一家的民族意识;“九二共识”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历史潮流。
素养史论1.家国情怀——促进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2)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增多,使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逐渐加强。
(4)“一国两制”构想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5)成功的实践。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2.唯物史观——“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1)“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2)“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造成的不良后果。(3)“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素养达标时空观念——祖国统一政策的发展(2021·山东德州期末)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这篇文告没有使用“解放台湾”的旧有提法,而是郑重宣告以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意味着()A.放弃了“武力统一”的政策B.对台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C.“一国两制”得到成功运用D.全面开放了与台湾的联系
明立意本题以《告台湾同胞书》为切入点,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考查祖国统一政策的发展抓关键没有使用“解放台湾”,宣告以“和平方式”统一,体现了对台政策的转变,故选B项排干扰该文件并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排除A项;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得到成功运用,排除C项;“全面开放”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获答案B
随堂演练1.(2021·云南昆明检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公社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会议的这一内容()A.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有利于扩大农民生产自主权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改变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结构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重要性,这与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有关,故选B项。
2.某同学在复习中设计出一份图表。根据图表所呈现的内容,在“?”处应标注()A.国有企业改革B.农村经济改革C.经济特区设立D.乡镇企业发展
答案A解析我国的国企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主要措施是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故A项正确。农村经济改革、经济特区设立、乡镇企业发展,都与题目主旨不符,故B、C、D三项错误。
3.1978年,邓小平在同缅甸领导人的会谈中谈到台湾问题时说:“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在此,邓小平()A.首次提出“和平统一”方针B.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C.初步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D.为国际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答案C解析材料中,邓小平提出了台湾的某些制度和生活方式可以不变,也就是统一后的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这已经具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C项正确。
4.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步入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答案B解析示意图强调了1980—198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变化,即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排除A项;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正是示意图中进出口总额开始迅速增长的原因,故选B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构想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构想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1)材料一中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有何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参考答案(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促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2)认识:“一国两制”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