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题】繁荣地方特色文化【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地方特色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出行方式的影响。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3.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世界遗产,并说说遗产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舌尖上的中国》关于中国各地饮食特色的片段,并与前面讲过的“我国的土地类型、农业类型、气候图”相联系。学生自由发言,温故知新温故知新,降低学习难度9
9
提问与思考归纳总结预习展示:•1.通过预习,你认为什么是地方特色文化?•2.我们枣庄有什么地方特色文化?•3.你预习后有什么疑问?枣庄地方文化•1、山东快书。•2、柳琴戏。•3、鲁南花鼓•4、唢呐。•5、民间渔灯秧歌。•6、枣庄小鼓•7、伏里土陶【探究1】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形、气候),孕育着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影响到人们的【第一方面】服饰: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候、物产等对其服饰的材质、样式、学生知道枣庄的地方热色文化,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箭头代表影响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讨论特别是第二个原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探究兴趣。通过完成读图题,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9
提问与思考色彩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1.傣族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所以服饰较短小,清凉。同时提出第二个问题:【师】为什么丝绸衣服较多?【生】一方面丝绸衣服较清凉,不贴身,透气性好,另一方面南方盛产丝绸。2.藏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地区,因为昼夜温差大,所以服饰以毛织品为主,同时右襟,便于穿脱。傣族服饰藏族服饰第二方面【饮食】我国地形、气候、物产对人们饮食的材料、做法、口味等影响很大。举例: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西北----以肉奶为主读图与讨论类似于“服饰”找同学说出饮食的因果关系学生展开探讨并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培养思维能力。9
比一比承转过渡提问与思考山西刀削面台湾卤肉饭内蒙古手抓肉第三方面【民居】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师】影响民居建筑特色的因素?1.气候:南方气候湿热,北方气候寒冷干燥越往北墙体越厚,窗户越小(气温因素)越往北屋顶坡度越小(降水因素)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简单辨识是哪个地区的民居。运用地图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对比、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9
议一议归纳总结1.地形因素地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也很大。南方山区地形崎岖,民居依山就势建在坡度平缓的向阳坡,院落较小,如:贵州吊脚楼;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民居形态规整,院落宽大,如:北京四合院。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例如:贵州镇宁布依族石板房;黄土高原窑洞;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等。延安窑洞课本P100活动题•1.西江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山西平遥古城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汾河谷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较干。•2.学生阅读图例,观察并说出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感议一议读一读练一练9
贵州西江地形崎岖,降水丰富,山林众多,苗寨依山而建,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屋顶坡度较大,多竹木结构,特征与吊脚楼相似。•3.山西平遥位于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降水偏少,建筑形态规整,院落宽大,屋顶坡度较小,多砖瓦结构。【第四方面】出行--------南船北马南方地区—降水多,河网密布——船北方地区—降水少,陆地面积大——马车我国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地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我国多年来积极支持和参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合作。到2012年7月,我国已有43项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第三位【探究2】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到一个地方旅游,除了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外,人们比较关注该地的名胜古迹、知名小吃、特色文艺表演等地方文化。我国许多旅游胜地正是以独特且富有魅力的地方文化吸引了广大海内外游客近年来,全国主要旅游景区都力求体现当地文化的特色。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出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旅游项目,如西双版纳的傣族风情、海南岛的黎族风情等。一些非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大力挖掘和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如四川把传统的变脸艺术与旅游结合起来,南京为促进旅游业开发传统庙会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凝聚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内涵,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旅游项目,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小结】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同时需要看到的是特色文化使得旅游内容更加丰富,而旅游则可以使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和传播。特色文化如果过度开发或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因此,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要坚持科学利用、合理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课本P104活动题:•1.该景区旅游收入结构变化的特点:景区门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断下降,但是景区和演艺联票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断上升。•2.原因:景区和演艺联票体现出多样化的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促进景区经济效益提高和旅游业发展。拓展延伸:台儿庄古城集中了我们优秀的地方文化,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地方文化。想一想,身为枣庄人我们能为古城重建做些什么?9
知识梳理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一、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1.服饰2.饮食3.民居4.出行二、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1.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2.旅游业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作用3.合理开发地方文化通过总结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当堂达标】1.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主要民族文化组合,正确的是( )。A.朝鲜族—窑洞 B.傣族—泼水节C.蒙古族—藏袍 D.彝族—竹竿舞2.下面不能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句话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C.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要想富先修路3.下列旅游资源中,全属自然风光的有()A.长江三峡、北京故宫、杭州西湖B.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C.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避暑山庄D.八达岭长城、台湾日月潭、黄山4.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A.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B.西双版纳和昆明滇池C.秦陵兵马俑和山东黄山D.南京明孝陵和从化温泉5、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穿的“不对称”的藏袍,是为了适应()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D.青藏高原上饮食习惯6、“衣、食、住、行”中的“行”也是一种文化,下列哪项是对我国南方与北方传统的出行方式差异的概括()A.南船北马B.南甜北咸C.南米北面D.南湿北干7、最有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A.地质地貌景观B.城市面貌景观9
C.地方文化特色D.各地风味小吃8、将下列各种民居形式与分布地区和特点连线。分布地区民居形式特点内蒙古牧区窑洞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墙体厚重,多青砖灰瓦华北地区四合院易于拆装,适应经常搬迁的游牧生活黄土高原竹楼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在坚实的崖面上挖掘而成云南西双版纳蒙古包楼上住人,楼下放杂物,饲养牲畜【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属课外知识,考试考察点较少,应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