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2.了解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和划分地区,明确气温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技能与方法:1.通过分析、比较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2.分析材料,自主学习,开拓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2.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和划分地区教学难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特征的形成原因、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本节课中应注意利用教材丰富的地理图像,引导、训练学生阅读材料和读图能力。其次通过设置情景、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2.教学内容:我国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活动积温、我国各分部带的分布范围、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l新课导入:学生在头脑中思考自己出行时准备的相关衣物就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内容,抛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学生生活实际相关情况设置情景提问,从深圳出发去哈尔滨参加夏令营与冬令营:听说两个地方的气温相差很大,于是想请同学们一起帮忙出谋划策,分别该如何准备出行的衣物呢?师:老师听到了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好像有不同的意见。在夏季和冬季去我国北方地区究竟要不要多备一些衣服御寒保暖呢?首先来通过图片感受一下作为南北方城市代表的深圳和哈尔滨,在春节时的一些景观差异。你们发现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没错,看到了气温的差别,哈尔滨明显是更加寒冷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l新课讲授:一、中国气温分布1.中国1月(冬季)气温分布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P31)。提供等值线的读图方法:读出极值、归纳分布规律。根据此方法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同时思考问题。1.找出中国夏季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区,温差约为多少?2.0℃等温线大致通过什么地方?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中国夏季最低温出现在中国北部漠河,气温低于零下24℃,最高温出现在中国南部海南岛,气温高于16℃,两者温差约为32~48℃。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北,温度低于0℃,以南则温度高于0℃。根据读图方法进行思考分析,找到极值与规律。 教师提问:由此你可以找到中国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吗?越往北方,气温有着怎样的变化?没错,我们归纳一下可以得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北的温差也非常大。进一步深入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提供相关图片材料,引导学生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思考:正午太阳高度、地形山脉分布、冬季风)教师小结:三点原因①北方较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低,白昼时间短。②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③北方距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近情境过渡:学生与老师对话聊南北方温差,学生感慨冬季南北温差大,因此担心夏季去北方出行的温度太低。学生:难怪北方在冬天的时候总是冰天雪地的景象,那看来我暑假回去一定要多带些羽绒服才行。老师:在夏季去东北地区真的需要穿羽绒服御寒保暖吗?2.中国7月(夏季)气温分布指导学生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1.1月0℃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此线南北的植被、农业生产状况及河流水文特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例如,1月0℃等温线以北的河流会有什么现象?结冰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自然过渡,让学生思考7月份(夏季)的中国气温情况 找出中国夏季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区。(最高温:新疆的吐鲁番;最低温:青藏高原)补充提问:诶?这时候为什么青藏高原反而变成全国最冷的地方了呢?同学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想想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你知道答案了吗?没错,因为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海拔高的地方温度会低一些。2.此时漠河、海口的平均气温值大约是多少?两地的温差是多少?(漠河:16℃,海口:28℃,温差12℃)教师提问:在我国夏季此时南北温差还大吗?很明显和冬季相比,温差已经没有这么明显了,因此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教师提问: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纬度位置不变,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却不大呢?提供太阳直射的相关图表信息,引导学生根据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小结:南方的太阳高度高,接受太阳比北方多,但北方的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所以南北温差不大。过渡:气温不仅仅影响的是我们的“穿“,更影响我们的“吃”。举一反三,根据读图方法思考分析问题,找到分布规律。给予学生景观图片,形象感受不同地区气温情况。根据思考逻辑设疑,让学生层层递进地形成地理综合思维。 过去农民完全靠以农为业,靠天吃饭。对于季节转换、播种时节,非常重视,农村谚语“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是有播种方面的谚语。其意思是说在适合农作物播种的时节,一定要赶早,那怕早一日,早一时一刻都非常有必要。二、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教师讲授:根据我国气温的规律特征,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了我国六个温度带。六个温度带如图所示,中国东部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再加上一个地形影响下的高原气候区。符合气温在纬度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1.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什么?它大致与一月份的哪条等温线相吻合?(秦岭—淮河,和1月份0℃等温线相吻合)2.说一说各个温度带的范围,都包含哪些地形区?教师提示:找找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与三大平原地形区的位置,看看他们属于哪个温度带。过渡: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温度带也适合种植不同的粮食作物。教师讲授:不同温度带的适宜种植作物和熟制,辨析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找到作物分布规律:往南热量越充足,一年中成熟的次数越多。播放视频:水稻之父袁隆平和海南水稻育种基地的不解之缘。进行冬季和夏季对比,提出疑问,思考原因。生活化的情境过渡。 结合本节课内容,说明海南岛水稻育种基地的优势,简单讲述袁老先生的事迹,纪念缅怀袁老。l课堂小结:通过连线题进行随堂练习检测通过思维导图提纲,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小结。理解辨析概念。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读图找到答案通过实际生产生活的农业例子,让学生感受地理的生活性。内容升华,借助相应内容进行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主题教育。引发学生内心的感触与共鸣。帮助学习形成整体性的地理综合思维。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为何将水稻育种基地放在海南岛。完成练习,检测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学反思此次是本人第一次制作微课,通过微课制作过程中的钻研、学习,深刻体验了教学活动在计算机上的应用。作为一种翻转课堂或者教学内容预制的形式,微课有其独特的方便性和优越性,但在制作过程中却会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在隔着屏幕与学生进行讲授,单方面进行交流的时候,如何可以让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高效、实际地传达给学生,学生也能跟着视频中的我更好地完成学习。围绕此次的授课内容为气温,我设置了一些生活化的场景与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兴趣,问题的难易程度也是层层递进,但缺少学生的直接沟通与反馈,我在预设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效果与反应后,不断修改完善,斟字酌句地进行反复拍摄录制,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所收获。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