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黄河的概况及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特征。理解黄河各河段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能提出向相应的对策。过程与方法:根据微课视频及书本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黄河的贡献以及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黄河的水文特征(水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变化、汛期、流速)教学难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学情分析本节是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部分的内容,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以及中国的河流的基本概况和长江,并且对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对教材的处理方面,学生熟悉的内容就不再重复,学生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内容适当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教学内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国第二长河。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备的知识。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密切,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目标展示根据课程标准,细化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要去哪”。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二、视频展示黄河风光通过黄河不同河段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黄河,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黄河,初步认识黄河。三、了解黄河概况及河段特征1.通过地形图、温度带图、干湿类型图、黄河水系图等资料,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并能分析黄河水文特征。2.引导学生分析河流与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读图,结合所学说出黄河的基本概况、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四、认识黄河的贡献1.通过图片等资料,举例说明黄河对人类的积极影响。2.结合黄河河段的特征,引导学生分析水能资源特点。3.观赏黄河流域的优美风光,唤起对黄河的热爱。结合图文资料,合作探讨,举例说出黄河的贡献,并根据老师的引导,分析水能集中河段。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并提出治理对策4.能够认识黄河不同河段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分析原因。5.根据各河段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6.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根据黄河不同河段的生态环境现状,合作探究各河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六、课堂小结和小测1.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设置问题检测学习效果。回顾本节所学,反思是否达到目标。完成练习。作业完成本节课对应的《知能练习》,并绘制思维导图。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帮助学生去理解、分析问题,化难为简。2.从黄河的基本概况、水文特征到黄河的贡献以及黄河的“忧患”及治理,各环节清晰、衔接顺畅,便于建立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3.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有助于学生形成分析地理问题的学科思维。4.贡献与问题并存,开发与治理并重,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5.材料还可以再丰富一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