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课题
分 饼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特点。在设计本节课时,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 1.动手实践,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完全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折一折、剪一剪,充分在动手实践中去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完全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教学理念。 2.关注数学思想在课堂中的应用。 本节课关注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意义的理解。单纯的意义理解比较枯燥,不易接受,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直观的折纸,即数形结合的方法感知分数的意义,形象直观,便于理解和接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片 彩色笔 剪刀 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
1.故事引题。 4个小朋友去春游,走到荒郊野外,非常饥饿,只有小红带了1个面包,要想分给4个人吃,4个人该怎么分才公平呢?(强调平均分) 2.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出问题:5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板书课题:分饼)
1.回答:把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一份。 2.思考该怎么分,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
二、自主探究,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15分钟)
1.引导学生“分饼”。 (1)组织学生把圆片当成饼,小组合作探究该如何分。 (2)引导学生说一说分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观察分的结果,质疑: (1)第三种分法的结果:1张又张,如何来表示? 总结: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 写作:1,读作:一又四分之一。 (2)课件出示淘气分的圆片图。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从图上看,每人怎么分到了?他这样分对吗? (3)1和相等吗?
1.(1)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分法。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 (2)汇报分饼的方法。 方法一: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张,再分第2张,第3张,第4张,第5张。最后每人分到5个张,就是张。 方法二:把5张饼叠放在一起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5个张,合起来就是张。 方法三:先分4张饼,每人1张;再把剩下的1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张,合起来是1张又张。 2.(1)跟老师读写两遍,记忆带分数的读写法;再举例说明哪些是带分数,它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汇报:的整体“1”是相对于5张饼说的,不是1张饼。5张饼的等于1张饼的,所以,5张饼的也就是张饼。 (3)观察图后得出:分法都是正确的,分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分数相等,是同一个分数的不同形式,即1=。
2.判断下列哪个图形的阴影部分表示的是。 3.判断哪个是真分数。 ,,, 4.判断哪个是假分数。 ,,, 5.判断哪个是带分数。 3,,,4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0分钟)
1.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举例说明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2.探究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特点。
1.根据老师的叙述,举例说明哪些是真分数,那些是假分数。 2.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修订。
6.判断。 (1)所有的真分数都小于1。( ) (2)带分数一定大于真分数。( ) (3)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相同。( ) (4)假分数都大于1。( ) (5)带分数都大于1。( )
四、巩固练习。(6分钟)
1.写出分母是8的真分数。 2.写出分子是6的假分数。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汇报。
7.写出3个大于2的带分数。 8.写出3个分子是9的假分数。
五、课堂总结。(3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它们分别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你能介绍一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吗?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分 饼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真分数<1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假分数≥1 像2,1,3…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带分数>1 =1,1读作:一又四分之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