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 什么是周长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什么是周长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设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究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出周长的含义。 1.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通过利用学具进行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操作中进一步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 通过画一画、围一围、描一描等数学实践活动,既了解了封闭的概念,又找到了测量不规则图形及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以后学习“周长的计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树叶 三角板 学生准备:直尺 米尺 绳子 树叶 长方形 正方形 彩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什么是周长(一)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6分钟)
1.画图活动。 请学生与老师一起画图形,随意画出想到的图形。 2.巡视指导,让学生把不同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3.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提问:同学们画的图形与老师画的有什么不同? 老师画的图形 学生画的图形 4.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封闭图形的知识。
1.倾听老师提出的要求,用彩笔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将自己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3.观察两组图形,找出不同的地方。 明确:老师画的图形都有一个缺口,不是封闭图形,学生画的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4.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哪些图形可以找到它们的周长?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二、实践探究,理解周长的含义。(10分钟)
1.认识周长。 (1)出示一些不规则形状的卡片,请学生到黑板上描出它们的边线。 (2)出示一些规则形状的卡片,请学生到黑板上描出它们的边线。 (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刚才做了什么?我们画出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4)引出周长的概念:这些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任选身边的一件物体,指出它的周长。
1.(1)拿出老师出示的各种形状的卡片,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2)拿出规则形状的卡片,如正方形、长方形、圆等,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3)回顾活动过程,观察所画出的图形,明确:沿着这些卡片画一周,得到的是一些封闭图形。 (4)了解周长的概念,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与同伴合作,互相说一说所选择的物体的周长。
2.描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15分钟)
1.出示树叶、数学书,引导学生观察,找到它们的周长。 2.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这些物体周长的方法。 出示一些测量工具,如绳子、直尺、卷尺等。 思考:如果不能直接用尺子测量,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3.操作实践,验证自己的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请学生分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一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4.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5.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1)出示书上的格子图,请学生先指出格子图中图形的周长,并用彩笔描出来。 (2)观察每个格子的边长是几厘米。 (3)独立数一数,每个图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优化数图形周长的策略。 6.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得到图形周长的方法。
1.观察思考,找到并指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针对物体形状的特征,讨论不同的测量方法,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明确:树叶的形状不规则,不能直接用尺子量,可以用柔软的绳子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圈,把绳子拉直之后,再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 3.在小组里分工合作,一起动手测量指定物体的周长,并做好记录。 4.组长汇报本组的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5.(1)明确格子图中三个图形的周长,用彩笔描出来。 (2)仔细观察,明确格子的边长是1厘米,图形的周长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这个图形的周长就是多少厘米。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4)交流各自数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比较和评价,看看哪种方法能又快又准地数出图形的周长。 6.从测量不规则图形和规则图形两方面进行总结,说出相应的测量方法。
3.选出适合测量下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A.直尺测量法 B.绳测法 4.量一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物品名称
估计周长
实际周长
5.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四、巩固练习。(5分钟)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有周长,哪些没有周长,为什么? 2.引导学生测量学具中的基本平面图形的周长。
1.仔细观察,口述答案。 2.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测量其周长,并汇报测量结果。
6.用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谁的周长长?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一)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不是封闭图形,没有周长。 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绳测法;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直尺测量法。
第2课时 什么是周长(二)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8分钟)
1.用简便方法计算。 547+136+64 726+198-526 861-374-226 2.提问: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3.揭示课题。
1.观察算式中数的特点,先算得数是整百、整十数的两个数的和或差,再算出算式的结果。 2.叙述周长的概念。 3.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
1.描出下列图形的边线。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46页上面例题。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小公园的周长,请学生指一指、描一描。 3.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求出小公园的周长。 4.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5.求教材46页下面例题中几个图形的周长。 6.总结归纳求周长的方法。
1.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出现的数据,明确要求的是小公园的周长。 2.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什么是小公园的周长,并用彩笔描出来。 3.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4.集体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1)明确:求小公园的周长就是把公园周围小路的长度加在一起。 (2)展示算法。 ①把5段小路的长度相加。 ②先把能凑成整百数的两个数相加,再把得到的整百数相加。 5.(1)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2)交流计算结果,订正答案。 6.回顾求周长的过程,明确求一个图形的周长就是求这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 (2) 3.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在( )里画“√”。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47页3题。 2.完成教材47页4题。
1.看图,理解题意。收集数学信息,列式计算。 2.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求出所给图形的周长。
4.甲、乙两块地的周长一样长吗?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2分钟)
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120×3=360(米)
86+90+124+110 =(86+124)+(90+110) =210+200 =410(米)
75×4+100 =300+100 =400(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