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中考模拟 / 饮酒其一陶渊明鉴赏 中考古诗词鉴赏陶渊明《饮酒(其五)》阅读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饮酒其一陶渊明鉴赏中考古诗词鉴赏陶渊明《饮酒(其五)》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试题】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爱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答案示例: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吵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安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纳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闲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妙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逍遥自在的思想情感。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闲忘我的境界。(淄博市2021年学校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2、结庐:构筑房舍。结,建筑、构筑。庐,简陋的房屋。3、人境:人间,人类聚居的地方。4、而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5、君:自谓。6、尔:如此、这样。7、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僻了。8、悠闲:闲舒的样子。 9、南山:指庐山。10、日夕:傍晚。11、相与:相伴,相交,结伴。12、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13、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辨,辨识。【鉴赏】《饮酒》共二十首,按序文这组诗写于诗人四十岁之后,是诗人刚离开彭泽令职位不久。《饮酒(其五)》是酒后题咏,歌颂田园生活恬静闲适,表现自作与大自然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有名诗篇之一。全文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心远地自偏”,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 开头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自己虽住在然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吵闹。“车马喧”,意上层人士之交往,古有“冠带自相索”入说。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但冷寂到门无车马,终不行能。陶渊明为什么要这样说,诗是以一对冲突对立的句式为后文的设问埋下了伏笔。结庐(造屋)于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纷拢,车马的吵闹不正是扰扰人世的一个象征吗?而人境中结庐的诗人却恰要避开车来马去人间的喧嚣。第三、四两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说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自然要处于幽静远邈之处。这便作出一个富有深刻哲理的回答: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是一样的。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心境恬淡静谴,反过来,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使吵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形象地道出一个辩证的道理,这可谓由艺术通向辩证法认识论的一个奇迹。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的精神状态,“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冷漠,疏远那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由此,所居之处而变得偏僻了。后半部分从“悠闲见南山”到结尾,集中写观赏自然景物的悠闲心态。第五、六两句“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是说采菊花在东篱之下,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悠悠闲而。这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见”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而是悠闲而望。可是抬苏轼曾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臭。”((东坡题跋)) 第七、八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说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而归还,多美妙的景致啊。“日夕”乃“傍晚”,“相与还即”结伴而归。诗人看到夕阳映照下的南山覆盖在一片江的青霭之中,景色益发变得佳妙奇妙,而一双双飞鸟跟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巢窠。《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句,这“飞鸟相与还”也臆含着诗人舍弃“以心为形投”的官场而归返田园的满意情怀。最终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说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真义,欲要辨明,自已遗忘了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又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是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悟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本篇展现了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思维过程,富于理趣、情趣、自然?之趣。然而,诗中没有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而写了悠闲自得,妙趣横生,既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又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委运任化的哲理。这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的境地,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感悟、想象,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悠长与深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