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019-2020年沪教版数学三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米的量感。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2.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今天,熊猫乐乐给我们带来了2张卡片。一张是长方形的,一张是正方形的,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的面积大呢?师:到底谁猜的是正确的呢?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比较出这两张卡片的面积大小呢?【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一猜两张卡片哪张卡片面积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学1平方厘米师:那么这两张卡片的实际面积到底是多少呢?其实象透明方格纸中的一格就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写的时候要在字母的右上方写一个小2,读作:平方厘米(边说边板书)象这样的单位就叫面积单位。师:你们也找一找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感受一下它的大小。谁来说说看,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呢?(像指甲那么大)师:你觉得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测量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桌面的大小。你们觉得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桌面的大小,你们认为合适吗?)我们应该用这个来测量(演示)象这样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板书、齐读)感受大下。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哪些物体的面积比较合适?【设计意图:让学生找找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有多大并指出其大小与指甲面的大小相接近,让学生对1平方厘米的大小有一个形象的认识。】2.认识平方米想一想,如果用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量教室地面的大小、操场的占地面积,你觉得行不行?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师出示边长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齐读)师:这就是1平方米。你们知道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吗?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它的大小,看一看它的上面到底能站多少个同学?师:测量较大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时,就可以用这个单位。问:而我们刚才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哪个面积单位来表示比较合适?【设计意图:平方米的知识本是后一课时的内容,因为内容与本节课关系密切,所以将其移至本节课中教学。】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二、探究新知1.每人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2.填表每行个数行数面积
小正方形个数长方形1长方形2长方形3长方形4交流师:刚才我们通过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得出了你们喜欢的长方形的面积,那么如果我想知道这块黑板的面积,是不是也这样用一个个小正方形摆出来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直接量出黑板的长和宽,用长乘宽)【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摆小正方形,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验证师:这个方法确实很快,但是否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之间有这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观察上表:每行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长,行数就是长方形的宽。师:究竟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问:所以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只要知道它的什么?【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2cm9cm口答下面图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5.计算两张卡片的面积。三、巩固新知
1.选择(1)下面这个正方形面积是()(A)4平方厘米(B)6平方厘米(C)8平方厘米(D)10平方厘米5米(2)下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2米(A)4平方米 (B)10平方米 (C)10米 (D)4米2.量量、算算你文具盒的面积3.拓展下图是用4块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拼版拼成的,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求小正方形的面积四、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何收获?你觉得学了今天的知识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附送:2019-2020年沪教版数学三上《问题解决——喜迎新年》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解连乘问题的运算顺序,进一步认识乘法的结合律,能够正确计算连乘问题,并为两位数相乘的引入奠定基础。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连除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连除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简便运算的一些性质,使计算简便。2.能力目标:利用情景图,提出计算问题,在经历观察、比较、讨论等过程中,探究计算方法,体验解题技巧,增强择优意识。3.情感目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问题解决”(一)连乘(出示情景图)一块蛋糕2元钱,23盒蛋糕,每盒4块,共需要多少钱?1.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2.算式怎样列?(23×4=92,92×2=184)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3.小胖的方法和你们是一样的,他还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算式了呢。(23×4×2=184)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讨论)(4×2=8,23×8=184)4.小亚想知道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综合算式是23×(4×2)=184,为什么要添加圆括号?5.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从上题得知,在连乘法运算中,无论是前两个数先计算,还是后两个数先计算,结果是不变的。6.练习(1)328×4×3(2)3×125×8(3)160×2×4(4)25×5×2哪几题可以巧算?你是怎么想的?
(1)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可以把3×(125×8)(3)可以把160×(2×4)(4)可以把25×(5×2)[利用情景教学,让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并在观察、比较中得出连乘法的巧算的方法。](二)乘除混合1.(出示情景图)7箱矿泉水6个班分,每箱24瓶,每个班能分到几瓶?丁丁和小巧分别用了两种方法来计算,你们也来试一试。{学生讨论、试做}2.7×24÷6=28、7×(24÷6)=28你是怎么想的3.如果用小巧的方法来计算,有什么优点?(学生讨论)4.小结: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当两个数的积除以除数,一个因数恰好是除数的倍数时,我们还可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结果不变。”5.试一试(1)666×4÷6(2)78×7÷3(3)216÷3×5哪几题可以巧算?你是怎么想的?可以这样算666÷6×4可以这样算78÷3×7(三)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间的讨论,归纳出乘除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二、巩固练习,深化提高书P72、73页(能巧算的要巧算)书上966÷7÷6你是怎样想的?还可以怎么做?(学生尝试)966÷6÷7[让学生不断地尝试,增强他们的择优意识。]三、拓展练习:250÷2÷5你有几种方法(1)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可以把250÷5÷2*(3)可以把250÷(2×5)小结:第三种方法: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注:此题的最后一种方法只要求好的学生能够理解。)[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四、课后总结通过学习,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8页共8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