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2.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性。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一、谈话导入新课师:你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师: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回答。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图形放缩的秘密。(板书课题:图形的放缩)二、新知探究1、自主探究师:老师带来了一张贺卡,这张贺卡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课件出示图片)师:下面是笑笑、淘气、小斌在方格纸上画的这张贺卡的示意图。谁画得像呢?(出示三幅贺卡的示意图,学生认真观察,想想哪幅图与原贺卡像。)师:他们是怎么画的?讨论:(1)笑笑: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是多少?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笑笑是按怎样的比来画的?(2)淘气: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淘气是按怎样的比来画的?(3)他们都是按相同的比来画,所以都画的(像或不像)?(4)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2、小结只有长和宽都按相同的比来画,画得才像。3、拓展应用(1)理解2:1、1:2等的含义。(2)按一定比例画出图形放大、缩小后的图形。4、思考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练习1、找出图形A按2:1扩大后得到的图形。2、把图形放大,比一比谁画得像。3、按4:1画出图形放大后的图形。4、按1:2画出图形缩小后的图形。四、你知道吗?学生阅读。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六、板书设计图形的放缩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七、教学反思图形的缩放是比的实际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这节课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新课的引入,利用3张放大图片,让学生看,并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课堂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都变大了;有的图1和图2看起来不舒服,图3看起来比较舒服;有的说,图1长变大了,宽没变,图2长没变,宽变大了,图3长和宽都变大了等等。通过观察这3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虽然放大,但这个放大必须按一定的比来放大,这样视觉效果更好好。这样的引入不仅让学生头脑中留有这样一个印象,要想让图形放大,长和宽都必须得放大,而且也比较快的切入正题。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我从最简单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着手,再过渡到三角形(因为三角形有一条斜边),让学生感悟到,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只要抓住每个图形对应边长的比相同就可以了。课堂上有待于改进的地方是:1、课前自己没有去认真的思考,结果提供给学生的2个材料,一个是按2:1放大,一个是按1:2缩小,材料比较单一,学生容易混淆。如果以后上课,吸取今天的教训,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尽量丰富一点,缩小的材料换成1:3等比较好。2、 2:1中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虽然课堂上让多个学生说了,但有学生还是搞不清楚,以至于在做作业时,如第2个图形是按(  ):(  )扩大或缩小的,错误的学生比较多。3、在研究图形缩小变化规律的时候,学生说缩小3倍,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缩小3倍都不讲的,讲的是缩小到原来的1/3,课堂上自己不但没有给学生指出来,也跟着学生讲缩小3倍。一节课下来,不成熟的地方有很多,以后在教材的研究上还得加把油。曹雪艳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