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千家诗》里藏着这样的写作秘诀! 文/Elva 沐昔 梁晓声说过这么一个经典句子:“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喜欢读书是 莫大的好事。然而,有的孩子家里有数不清的书,却不知道怎么样更好的利用。其实,好好 钻研一本书,胜过走马观花地看一百本书。 我的书房里有一本《千家诗》,闲暇的时候,我总是翻来覆去地看。看着看着,就发现了一 些写作奥秘,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二。 一、色彩美与动态美是一组“好搭档” 宋代的朱熹有一首诗叫《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两悠悠。 这首诗写幽静的秋色,读起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碧山”、“白云”、“红叶”让诗有了色 彩美;“流过”让景物活了起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色彩,有动静的世界里。笔下流淌的文字应该是富有美感的,并不是一潭 死水,毫无生气。 唐代诗人杜审言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中写道:“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也 就是说,温暖的气候催促着黄鹂婉转地鸣叫;明媚的春光,让浮萍由浅变为深绿。这也是一 个色彩与动态俱佳的诗句。 联系现实生活想一想,我们平时在公园里散步,是不是可以看到很多富有美感的东西? 有的学生会在作文中这样写:“黄昏时分,我走到湖边,看见了一只鸽子,还看见了太阳在 湖面上的倒影。”这句子读起来总觉得缺少一些吸引力。 那么,怎样写出色彩和动态之美呢?我们就要思考一番:鸽子是什么颜色的?它在干什么? 夕阳的倒影又是怎样的? 例如,我们可以细细描绘——黄昏时分,夕阳在一点一点下沉,我穿过一片浓绿的香樟树林 走到湖畔,忽然,从湖边的水草里扑棱棱飞出一只白鸽,它像受了惊吓似的,不知躲到了何 处。这时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连夕阳的倒影也随着水波晃动起来。 你看,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文,色彩与动态的完美结合,可以让我们的文字锦上添花。这一 招,大家不妨试试看。 二、事物的名称,尽可能具体化古诗中很多意象都有清晰的名字。比如:“一墀月浸紫薇花”、“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 对水鸥”,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紫薇花”、“蒲葵扇”、“水鸥”等事物,这样一来,作者笔 下的东西有了具体的名称,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切。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龙应台的《目送》,里面有一段话是描写薄扶林的,读来令人身临其境: 坡势陡峭,铁皮屋和水泥矮房参差层叠,百日红开在墙角,花猫躺在石阶上,废弃的园子里 牵牛花怒放,粉蝶就闹了开来。太阳对准仅容一人行走的窄巷射出一道曲折的光线,割开斑 驳的屋影。 我常常忖度这些文字,每个事物都写得明明白白,仿佛自己也来到了薄扶林,走在阳光下的 窄巷里。 很多孩子作文中提到的事物,写的比较模糊。例如:“他到院子里的一棵树下看书。”树与 书都不够明确。 我们可以这样写: 找到那本《阳台上的梦》,他如获至宝,蹦着跳着走到院子里那棵枝繁叶茂的老银杏树下, 坐在石凳上,静静地阅读着每一行字。他时而嘴角上扬,时而眉头紧皱…… 这样读着,一切显得清晰可辨,因为写出来的东西比较具体。 三、“没东西写”只是借口而已 今晚又一次读杜甫的《漫兴》,觉得颇有意境。且不说修辞的妙处,单看描写的内容,可以 说丰富至极,犹如一幅静美的国画。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你瞧!杜甫出来漫步,见到了什么?小路、杨花、嫩荷、笋、沙滩、刚孵出来的小水鸭、母 鸭,哪一样不叫人欢喜?写出来是这样多姿多彩,怎么会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呢? 苏东坡写《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什么意思呢?春风轻拂着海棠花, 花儿透出美妙的光华。迷茫的夜雾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朦胧的月光转过曲折的回廊。 假如只写海棠花,未免太过于单调。有了春风、夜雾、月光和回廊,就像拍电影搭好了场景, 画面感十足。 诗人有慧眼,目之所及皆有景,我们也可以。小孩觉得作文“没东西写”,并不是真的“没 东西写”,只是用一个借口来逃避现实。实际上,是缺少发现。记得去年有个学生写自己家的阳台,他不只写花花草草,还加了适量的点缀——蜜蜂。我很 欣赏这些句子:“那天上午,阳台的玻璃窗开着,春风一吹,几盆月季香气四溢。蜜蜂嗡嗡 地在月季花间飞舞,像觅到食的鸟儿一般,见四周很安全,久久不愿离开......” 这写法很高明!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借力”,能轻轻松松地让文章内容饱满起来。我们试 想一下,写阳台还可以借谁的力?阳光、雨丝、露珠......答案很多很多。(当然,咱们也不必 面面俱到,要进行筛选,不然就会喧宾夺主,或者是掉进“流水账”的泥坑里。) 作为老师,不能每时每刻都和学生们在一起,那么父母的给孩子的指引必不可少。我们周边 有太多太多的资源,有时候大人带孩子出去玩,有很多东西都被忽略掉了。玩,当然要玩得 痛快,但若是能和孩子一起去发现,一起去探索,岂不是更妙?能培养出一个善于观察、心 灵富足的孩子,对家长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 其实,把古诗的精髓联系实际,用在平时的写作中,并非难事。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多品读, 多思考,多观察。 作家曹文轩说,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就像我提到的这本《千家诗》, 里面蕴藏的“财富”远远不止这些。愿大家都能投入书中去品味、斟酌,走出来,更热爱读 书和写作,也更加热爱生活,然后早日妙笔生花!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