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学生作文 / 应试作文 / 高考作文 / 考场作文思维拓展之法--第1讲心中不慌 手里有方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心中不慌 手里有方 ——考场作文思维拓展之法 【活动目标】 掌握材料作文写作时思维拓展的技法 【活动过程】 活动一:方法指引 1. 提问法 针对核心概念词,多问几个问题,有助于打开思路,将概念化大为小。 材料一:“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它自己的 样子。” 我们可以提问:“什么样的智慧”(可以进一步追问“大智慧”还是“小智慧”)“谁的 智慧”(可以追问“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职业是什么”“是哪里人?农村还是城市?”) “哪方面的智慧”(可以追问“生活还是学习还是工作”“艺术还是文学还是哲学”)“智慧来 自哪里”“智慧的内涵是什么”智慧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体现了什么样的境界、能力、经验” 等等。 材料二:“笑,人类面部常见的一种表情。笑表达情感,笑体现态度,笑大有乾坤。” 我们可以这样提问:“怎样的笑”“谁在笑”“对谁笑”“在哪里笑”“为什么笑”“笑表 达什么情感”“笑体现什么态度”。 归纳设问角度: 联想到的人(自然)、事及理: 联想到的名言警句: 2 立意: 2. 补充法 在提问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为核心关键词加上前缀和后缀,通过添加修饰语和宾语等 成分对核心关键词做出一定的限制,缩小范围,从而达到打开思路,化大为小的目的。 如 的笑(微笑、苦笑、讪笑、无声的笑、含泪的笑……) 如 2012 江苏高考《忧与爱》忧 (生活、学习、文化……) 爱 (家人、家 乡……) 活动二:应用拓展 1.(2018 江苏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望、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联想到的人(自然)、事及理: 联想到的名言警句: 立意: 2.(2019 江苏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 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联想到的人(自然)、事及理: 3 联想到的名言警句: 立意: 3.(2019 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 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 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 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 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 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联想到的人(自然)、事及理: 联想到的名言警句: 立意: 归纳材料作文思维建构的步骤: 4 归纳材料作文思维建构注意点: 活动三:课堂训练 1.(2020 南京盐城一模)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 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 恩,有敬畏…… 联想到的人(自然)、事及理: 联想到的名言警句: 立意: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 年 7 月 16 日,西安某高校手写录取通知书开写,10 余位最大年龄为 85 岁的老教 授用一周时间手写约 4500 份新生录取通知书。此外,学校在职教师代表、校友代表也参与 进来。该校此做法已坚持 12 年。 为进一步增强手书录取通知书的收藏价值,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毛笔手书”这一特性融 合,新版通知书设计多选取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使得整个通知书呈现出古朴优雅的气质, 在封泥印、剪纸剪影等的设计上显现出拥有悠悠历史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和该校独有的历史文 化印记。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将发表在你们当地的 晚报上,给广大市民阅读。 联想到的人(自然)、事及理: 5 联想到的名言警句: 立意: 资料链接: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餐具。碗,材质繁多,大小各异。碗,浓缩着时代的印记,呈现 出人情的冷暖,饱含着重重哲理。 一、材料解读 材料三句话,第一句话说是碗在生活中很常见,存在范围很广,不生疏,很熟悉;第二 句话说是碗的纷繁多样和丰富性,材质、大小各有不同;第三句话有三个分句,第一个分句 说碗与时代的关系,碗是社会的缩影,第二个分句说碗能体现人情的复杂性,第三个分句是 碗中承载的哲理。前两句从“实”的角度引导学生,第三句从“虚”的角度引导学生。 二、思路拓展举隅 思路拓展(一): 图中只是从碗的“存在范围广”拓展思维,扩展思路,“家庭”也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 角度,其实单从“人”中的“小孩”角度就可以叙事,说理,抒情。比如小时候,用的碗可 能是塑料的,可能是搪瓷的,很少用玻璃或陶瓷,原因自然是怕碎,怕伤了孩子。有时候, 碗被打碎了,父母都要拍拍小孩的胸脯“不要怕,不要怕”“岁(碎)岁(碎)平安”。细微 处的关怀,让人动容。 思路拓展(二): 从“虚”的角度“哲理”层面可以思考到许多,比如从使用者的角度、碗的形制、碗的 相关传统、相关俗语、相关故事、相关传说等等方面,都可以有很大的启迪。如果考生能够6 从这些方面打开思路,文章就不会很枯燥、单调,而就成了丰富多彩的百花园,就成了表达 思想、放飞性灵的最佳载体之一。 三、佳作欣赏 残碗 饭桌上,一家三口。 他低着头看着手机上的工作信息,妻子正笑盈盈地往碗里盛满饭,而他对面的儿子却时 刻也不消停,屁股在凳子上扭来扭去,伸长了脖子看着不远处的鸡腿。 儿子的脚在桌底开心地晃着,为今天的鸡腿而兴奋,两只又肥又短的小胳膊摁在桌上。 面前,是一只小巧精致的红色瓷碗,他满一百天时奶奶送他的。 儿子将身子努力地向前倾,试图够到那只鸡腿,不料却打翻了面前的小碗。空着的碗在 桌边滴溜溜滚了一圈,便掉下去了。 “啪——”碗裂的声音,伴随着一颗心破碎的声音。 他猛然抬头,看见了儿子一双惊恐失措的眼睛。他跳下椅子紧张地站着,绞着两只手, 等待着父亲的责骂。 一瞬间,他的心里仿佛有个东西碎了一般,视线渐渐模糊起来。他开了口,不是往日一 般的责备,只是冲儿子招了招手,轻轻将儿子搂住,柔声道:“儿子,爸爸给你讲个故事 ——” 他出身贫困,上有兄长二人,家里只靠父亲一点微薄的工钱,其他琐事全靠母亲一人挑 起重担。 一天,他和哥哥放学回家,母亲去田里忙活了,家里飘着一股许久未有的香味儿,兄弟 二人顿时两眼生光,箭步冲到屋内—桌上乘着一大碗鸡汤,用蓝边碗盛着。 一碗鸡汤!对一个一年都吃不了几次白米饭的孩子来说是多大的诱惑!他们俩争着抢 着挤上前,谁都想先获得鸡汤的控制权。 争夺中,碗飞了出去,“咕噜”在泥地上滚了一大圈,鸡汤很快被泥地吸收,家里的黑 狗过来了,舔得干干净净。 兄弟俩傻了眼,他抖着拾起碗,碗上沾着泥和鸡汤,碗边缺了一个口。他俩颤抖起来。 不一会儿,母亲从田里回来了。一进屋,看到低头站着的兄弟俩和地上的空碗,心里明 白了。 他知道母亲一定伤了心,这只鸡对这个家庭来说有多不易,他是明白的。但母亲什么也 没有说,拾了碗,去水池洗得干干净净。 到了晚饭,他们俩面前又出现了鸡汤—母亲把锅里剩下的都给了他俩,而母亲面前,是 一个缺了口的碗,里头盛着稀粥。 儿子依偎在爸爸怀里,忽得觉得头上落下了两滴水珠,抬头一看,爸爸眼里有光,是泪 光!7 他急忙跳下来,爬到桌底,拾起了那只红色小瓷碗。所幸,碗只是裂了一条缝,从碗口 直到碗心。 他看到爸爸脸上扬起了笑容,低头看着手中的碗。 点评:从“实”碗开始。残碗,两代人都打破过,三代人,碗残,但有情,社会条件无 论差与好,长辈都一样关爱着孩子。这种爱,集中表现在“吃”上,表现在“碗”上,表现 在打破“碗”时。全文构思独特,人物性格也鲜明。 扶碗 从小到大,只要我的手稍稍离开饭碗或是不经意的叠起,妈妈总会用筷子在我的饭碗上 轻敲几下,“扶碗”不留情面的命令。 从妈妈,再到奶奶,爷爷在餐桌上的语气便可知扶碗应是一项老传统了,是一项不可逾 越的老规矩。 我想,吃饭扶碗绝没有坏处。将饭碗托在人的下巴下移动可以有效的,避免米饭从嘴中 或被夹入嘴中的过程中不慎落下。从小到大坐在饭桌上,只要不小心抖落米粒在桌上,总被 数落,“一粒米四斤三两水,米来之不易。”不可以浪费。只得灰溜溜拣着桌上的米吃下, 多有一些浪费的愧疚之感涌上心头。所以说扶着碗,尽可能的防止米粒的掉落可以帮助我们 培养,珍惜粮食,减少浪费的习惯,坐在餐桌上也可以有效的体会农人之不易,是扶碗告诉 我的道理。 若在大桌上吃饭,琳琅满目的菜我偏想喝那中间的汤。最好的做法是什么?不是拿个大 汤勺,一勺一勺,接到自己的碗中,而是站起身扶起碗,将其定在汤旁边最近的位置,一勺 一勺盛进。这样的做法,好处在于我既得了自己的菜,又不会使其在长距离的夹移中不慎掉 落,使其混入其他菜中,影响它菜的味道。也许有人会说:亲近的家人和相熟的朋友通常情 况下,不会在意这些。可我觉得不管是无意间合坐的陌生人,还是相熟的家人,朋友,扶起 碗来不影响他人对菜的品尝,是人对人的一种尊重,这就是像在平常的生活中,人不能为了 自己的一些小事,也许非有意却破坏了他人选择的权利。作为至亲至爱,他们也许会不在意 的一笑而过,但我觉得我们自己应常怀自律之心,不迁就自己,尊重他人,让他们充分享受 一餐。 其实,扶着碗有利于保持碗的平衡,很少会发生侧翻于地、不慎碾碎的事情。记得小时 候也有几次会因不扶碗将碗不小心摔碎在地上,妈妈总会在地上边收拾边念叨着:“岁岁平 安,岁岁平安。”然后再柔声柔气质问我:“平时叫你好好扶碗,为什么不好好扶着碗吃 饭?”愤怒又无奈。挟碗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也许 有时候东西破碎之后,一句类似“碎碎平安碎碎平安”加以安慰,却总会有一丝遗憾,后悔。 我想,扶碗之中就因为蕴含着这么多人生哲理,才会被一直强调着,一直流传着。 扶碗言重—— 点评:作者由实到虚,处处不离“碗”。由长辈的一份教诲“扶碗”导入,生活气息浓, 不做作,不生硬。接着进入另一层面的阐发,“虚”“实”结合,饭桌上的扶碗,舀汤时的扶 碗,日常的扶碗,不影响自己,不影响他人,尊重他人,给自己带来方便。言之凿凿,却又 真真切切。8 人生无需紫金碗 《西游记》刚开始时,皇帝亲自送与唐僧几件宝物。除却菩萨赠的锡杖外,其余皆是镶 金戴玉,珠光宝气的……嗯,人家连碗都是紫金的,大气吧? 可谁家的和尚会托着个紫金碗去化缘呢?这不是打人家的脸吗?逼着人家犯嗔戒犯贪 戒,不是一个高僧的作为。于是唐僧果断把几件宝物用油纸包住,塞进了包裹的深处, 由此可知,紫金碗确实不是一个好东西。暂不提后来取经书时被佛祖弟子刁难(迦叶还 是阿南来着的?记不太清了)是因为那弟子知道他身怀重宝(嗯,紫金碗?)若是唐僧在那 家猎户拿出紫金碗来用餐,怕是见不到孙悟空就被赶出去了吧?然后,故事就进行不下去 了…… 圣西方,证得你来,修得真身。世间的一切繁华诱惑,盛好了放在那个光辉夺目的紫金 碗里,等着世人往里钻。殊不知,碗是无底的,另一头是阿鼻地狱,牛头马面不请你,你却 自来,机智如唐僧,油纸一包,往里一塞,六根清净矣。 然而,世人虽无大智慧,却皆有大勇气,奋不顾身的抓住紫金碗不撤手,一副我不入地 狱谁入地狱的伟人风范。 不论是层出不穷的疫苗造假事件,还是某艺人偷税漏税被罚几个亿,似乎都在说着喊着 贪这个字。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将有限的生命用于满足的欲望,得 到的只能是成倍的不满与空虚, 有了紫金碗,再来双象牙玉著不过分吧。餐具这么精美,怎么忍心用它来装那些糙糠砺 食?吃着山珍海味,却无管弦助兴,夸其趣味…… 恶性循环,如是反矣。 佛家的戒贪和常人的戒贪有所差异,常人所言的戒贪是在拥有一个紫金碗之后,不在所 求其他,这很困难,毕竟诱惑始终存在于你面前,逼着你直视它,服从他。佛家的戒贪是从 源头上根除,不起贪念。看一眼,哦,原来不是个紫金碗,然后塞回包裹。 本来呢,紫金碗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死了也带不走,拿得起,放得下。人活着才能 更拥有着。欲望再多本只是欲望,正如紫金碗再名贵也只是碗。 点评:作者从《西游记》中的故事落笔,引出紫金碗,再从相关情节出发,引申出“紫 金碗”实是贪欲的象征的看法,自然而然,而且不落俗套,接着写其喻义,再最后写应该如 何对待“紫金碗”(欲望)。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