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名师高考作文技法指津:记叙文之“以小见大”写作指导 以小见大,是表现文章主题的一种极好的方式,学会关注生活观察身边事件,你会 发现,普通的事件折射着不普通的生活哲理。宗白华在《美学散步》里写到:“艺术的 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他们 概括在一鳞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了一个世界。” 那么,我们在写作文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到以小见大,借助寻常事件来表 现观点,从而更好的表现文章主题呢?笔者尝试着从四个角度做一点分析,以望给同学 些许启示。 一、以小事见大 选择生活时间,借以凸显人物情感。台湾作家张晓枫《买橘子的两种方法》就是以 小事见大的一种典范。文中说到,同是买橘子,作者买回的是带枝叶的橘子,而公公买 回家的却是光溜溜的橘子。 在寻常事件,作者却看到公公朴实而真诚地人格:“公公那一代却是从贫困边缘挣 扎出来的,对他来说,如果避开枝叶就可以为家人争取到多一枚橘子,实在是开心之极 的事。他把这‘买橘秘笈’传授给我,其实是好意地暗示我以持家之道。公公平时待人 很宽厚,他在小处扣省,也无非是守着传统的节俭美德。”而我最终是“悄悄地把自己 买的带叶橘子拎进自己的卧房”。“我”的举动,“我”的宽容,来自善解人意,然而善 解人意则是由于“我”善于换位思考。 二、 以小物见大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评价屈原的《离骚》:“其称文小而其 指极大”。其意思是,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他的旨趣却是极大的。简 而言之,以小物见大,指的是通过对小小物体的描述,看到人生的哲理。 刘燕敏的《一棵核桃树》中说自家荒芜的菜地里突然长了棵树,儿子根据爷爷家是 枣树,猜测自己家的也是枣树;农校的朋友,审视之后说是李子树;乡下来的父亲,自 信地说是樱桃树。而最终却是一棵核桃树。对此树的认知过程,在文章结尾处,作者由物及人,以核桃树这一“小物”见出大 道理:“有时我想……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这个世界上,没有 谁会真正认识你。” 四、以小细节见大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细节,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的具体描绘,是对情节发展中某一细微过程的象 展示。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买橘子的事件:“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年迈的父亲亲力亲为给青年力壮的儿子买 橘子,那努力翻越月台的背影,凸显深深的父爱,深深的感动着“我”。 【拓展训练】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如果写一篇反映国家发展或我市发展的文章“从小 事看变化”,请问可以从哪些角度构思? 【构思导引】 “从小事看变化”这题目旗帜鲜明的告诉我们,要写身边小事,借以凸显改革开放 给人民带来的幸福与温馨,为此,在构思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家用电器,以前是电灯电话电视机,都是家庭的奢侈之物,而今天往年高档奢 侈令人仰视的电脑都进入寻常百姓家; 2、信息通讯,往年是鸿雁传书,靠信辗转传递着亲情与温馨,而如今手机成了寻 常物,中学生用手机都见怪不惊,父辈的手抄写信,如今成了手机短信。 3、交通出行,三十年前凭票购买自行车代步都是一种奢望,而现在的私家车进入 乡村也是见怪不惊了。 4、穿着打扮,父辈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家人清一色的蓝咔叽布或 黑土布,如今是“轮流”成了“潮流”,街巷卖的都是韩版服饰或是紧跟世界潮流的品 牌。 无论选择哪个角度,只要在事件的刻画上细致入微,语言精练,文末点题升华到位,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话可说的。 【教师下水文】 车轮滚滚向前进 江红波 40 年前的记忆里,在清晨或黄后,老屋门口常停有一单轮木架车,村里人都叫狗头 车。高大年轻的父亲总是早出晚归的推单轮车,给供销社运日常百货。 家乡一如村名“竦坑”,环村皆山,耸入云天,交通极为不便。山里没有公路,供 销社里的货物都是单轮车到三十里外的镇上推来的。沿河而下,顺溪傍坡,较为惬意, 返程装二三百斤货,变得坎坷而艰难。读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我已经淡忘,在周末或暑 假的下午,拎着菜饭去接父亲,却是我生命里的印记。 独自走个五六里或上十里,路外草丛里有蛇有蜥蜴,路后树枝上有鸟窝有野果。经 过两个或三个小小的村庄,还有恶狗,心里害怕或是不怕,都必须要往前走。我知道, 只要走大路,沿着车辙,不是这个路口就是下个弯,就能看见父亲躬着腰,推着车逶迤 而来。 车头前缠绕的粗绳是为我准备的,遇到上坡,解开绳搭在右肩上,右手使劲拽住, 左手反抄背后拉,躬着腰奋力前行。等到了岭脚,我俩无计可施时,母亲也及时赶到了, 一家三口齐心协力,把车拉上岭头,那样的日子,持续有三年或是五年。我小学毕业, 公路从邻村绕过来,单轮车的岁月结束了。 30 年前,一辆黑色的“永久”来到我家。村里有一块飞地,在三十里外的一个叫大 河坑的地方。那里曾经是千丁万灶的繁华,解放前的一场血吸虫病的暴发,弄得万户萧 瑟鬼唱歌。后来,浙江淳安人过来,重新开垦出农场,数年之后政策变化,淳安人回去 了。乡领导明里暗里提醒着,大家去占吧,哪个占到就归哪个村哪个生产队。 民以食为天,土地是生活的来源,在分产到户后,就有了一亩多水田二亩多山地。 丘陵地带温度高,种水稻黄豆非常好,只是来回六七十里路,夏天还行,冬天就可怜, 看不见路。自行车成了很多村民的渴望,只是市场上没有卖,需要凭票证。幸亏当年有 下放知青,与父亲是同龄人,平时关系相处甚好。他们返城之后,感情依旧,找到成了百货商场的店员的老朋友,东奔西走,才有加重的 28 式大自行车。 我学会骑车,就是在小小的车站,学靠车学踩三脚架,学会了前上车。乡村的田塍 上一样骑过去,仄仄的河磅一样骑过去。 20 年前大学毕业,在小城找到栖身的单位,与老城区却隔着二三里路,出门不便。 年轻的单身狗,袋中羞涩,同事在家人资助下三五千买摩托车,说谈恋爱容易让人刮目 相看。我却只能去小北街口,找修车的老板,期期艾艾提出买旧车。几天之后,他推出 一辆 26 式的半旧自行车,40 元非常值得拥有。 旧车,是老车,就那样吱吱呀呀的骑着。在小城的街巷里东张西望的骑着,没觉没 有什么不妥。古人细雨骑驴入剑门,我则老车逛县城。结婚那天上午,十元租了辆红色 桑塔接新娘去饭店,下午就自行车带她去回娘家。有了女儿之后,她的女式车后扎了小 座椅,一如当年很多的年轻家庭。 10 年前,电瓶车在城镇开始蔓延,进入居民的视野。女儿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自行 车后的小椅子上,生坐着显挤,应该说是坐不下去了。妻说,买辆电瓶车吧,一家三口 刚好。小孩站前面,后面带一个,逛街看风景,更是读书接送,快速的生活来了。 悠闲的日子里,去看望同在县城的老人,去郊外看花看朵挖笋剪荠菜马兰头,一家 人沐浴春天,享受夏风,时间在流逝,电瓶车开始变小变拥挤了。 三年前,女儿读八年级。学校沿着富资河绵延而上三五里,早上六点半出门,晚上 九点回家,河风凛冽,寒气刺骨,再苦不能苦孩子,何况家庭条件已经不错了。别人能 有的,我家也可以。为着生活的舒适,为着一份亲情。上网搜最安全的颜色,于是乎, 一辆白色的两厢桑塔纳进入家庭。随这天气冷暖,汽车电瓶车轮流,生活多了份滋味。 早出晚归的接送女儿读书,是重要的。在有空闲的日子,回山里看父母成了一趟说 走就走的出行。曾经的春运,回家的中巴车拥挤不堪,有时还搭不上,小车的到来,逢 年过节回家的拥堵,也就离我家而去。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沐浴着改革春光,享受政策的福利,普通如我的小家也 就变得充实而丰盈。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