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中小学试题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三高考下册语文试题 / 期末复习 / 高考语文最后冲刺:大部分同学不知道的文化常识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语文最后冲刺:大部分同学不知道的文化常识 五礼 古代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 丧葬之事为凶礼; (1)吉礼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 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 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 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 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 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 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 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 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 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 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 “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 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2)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礼节。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 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 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 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 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 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 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笄礼:古代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又称“及笄”“笄年”(古代女 子满 15 岁结发)。 合卺:结婚;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亲迎。 媵:陪嫁的人;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文定:订婚; (3)宾礼: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 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 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 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 “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 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 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 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 记载:“子路拱而立。”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 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 仪。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 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 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 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 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 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 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 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 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 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 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 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 数英雄竞折腰。”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 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 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免胄:诸侯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 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祖:出行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 封禅,斋戒: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 执手: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 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 趋:臣见君时的礼节; 郊迎:到郊外等候迎接,以表敬重; 万福:旧时妇女对人行礼口中的说辞,后用来代指行礼; 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 (4)军礼:军旅之事 (5)凶礼 :指凭吊各种天灾人祸的丧葬的礼节。如:古代的“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 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 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西晋定律第一次把“五服”制度纳入法典之中,作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 罪行轻重的标准,这就是“准五服以制罪”原则,它不仅适用于亲属间相互侵犯、伤害 的情形,也用于确定赡养、继承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五服制罪”的原则实质上是“同罪异罚”的原则在家族范围内体现,它在刑 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 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亲属相奸,处罚重于常人,关系 越亲,处罚越重;亲属相盗,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有犯,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 “五服”制罪原则的确立,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是自汉 代开“礼律融合”之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晋律 “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中国封建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现。自西晋定律直至明清, “五服制罪”一直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与完善 三纲五常 “三纲“: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 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三从四德”:三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辈分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 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 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 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 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 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古代位次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 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 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 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 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 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 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 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 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古代讳称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①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 山陵崩:天子去世; ②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 ③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 ④不禄:士之死; ⑤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 ⑥没(殁):嫔妃之死; ⑦殇:未成年人死亡; ⑧殒:泛指死亡; ⑨涅槃、圆寂、示寂:僧人之死; ⑩坐化:佛教用语,谓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但非普通信众,通常 指正式修行在寺院(庙)的宗职者。; 11 羽化、登仙:道士之死; 12 牺牲、捐躯:英雄壮士之死; 13 云终、告终、夭亡:青壮年死亡; 14 寿终:老年人死亡; 15 正寝:男长辈之死;内寝:女长辈之死; 16 归主:基督教徒之死 17 无常:回民伊斯兰教徒之死。 18 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逝世、寿终、殒命、捐生、 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