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中小学试题 / 中学历史试题 / 高三高考下册历史试题 / 期末复习 / 高三历史复习冲刺防疫试题专练

还剩 4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试卷第 1 页,总 6 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防疫试题专练 一、材料分析题 1. 材料 当 1910 年 12 月东北发生鼠疫时,清政府没有专设的防疫机构,沙 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迫于形势,清政府派伍连德医生为全 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并知照各国政府,请求选派疫病专家来东北,“研究 传染之由”,“研究治法”,参与鼠疫的防治,并于春天在奉天(沈阳)召开万国防疫会, 进行学术研讨。清政府听从了伍连德等人的建议,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 先后拨巨款,在疫区各省添设了医院、检疫所、实验室等,设立奉天防疫总局、哈尔滨 “鼠疫研究所”等机构。制定了《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防疫善后办法之要札》、《为 疫捐躯者之报酬》、《疫故人家属财产善后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聘请了通晓西医的 人才为医官,准许成立了卫生警察队伍。对染疲者或有嫌疑的人采取了具体而又有效的 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打破中国传统的习俗,对病患死者采取了火葬的措施。军医学 校和警察学校的学生也都被调动起来协助防疫。全国各地士绅纷纷捐款,刊印各种防疫 文章。最终,1911 年 4 月 24 日,东三省总督锡良等电奏陈明:“三省疫已肃清”。在 这次防治瘟疫过程中(清)政府探索和引用了西方卫生体系,促进了我国近代疫病控制 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改编自《1910—1911 年东北大鼠疫与哈尔滨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次战胜疫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事件解决对中国产生的意义。 2.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民众对防疫茫然无知,官府也无“有效之组织与设 施”,应对瘟疫流行的政策侧重于疫后救助,导致瘟疫发生居高不下。鸦片战争后,中 外人员交往频繁,疫区人员自由出入通商各口,清政府无有效的防疫制度,瘟疫流行更 为猖獗,而列强在租界推行的卫生防疫措施成效显著。 1902 年,袁世凯收回列强把持的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工作主要有:普及 防疫知识;严格疫情通报;组织居民进行环境整饬;强制接种牛痘;推广合乎防疫要求 的新式厕所,以及收容流浪乞讨人员等。1906 年秋,清廷组建民政部,其中卫生司下 设保健、检疫、方术诸科,掌防疫、卫生及设立病院等事。此后,这类卫生防疫机构在 北洋各地陆续添设。 ——摘编自谷永清等《论清末“新政”中的卫生防疫事业—以北洋地区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防疫机构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防疫机构设立的特点。 3. 材料 传统医学认为疫病乃是由于自然界的四时不正之气汇聚而成,主张试卷第 2 页,总 6 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采取躲避、熏香等手段来避开疫气。官府甚少就防疫之事对民众生活进行直接的干预。 20 世纪初,东三省多地爆发大规模鼠疫,建立健全防疫系统被清政府提上日程。1902 年天津卫生总局成立,此举拉开了中国政府实行防疫改革的帷幕。1905 年清政府成立 了专门防疫机构——巡警部下的附属卫生科,次年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卫生科也升格为 卫生司。早期的防疫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清洁上,1905 年,北京颁布了《内城巡警总厅 设官治事章程》,对北京城的清洁卫生管理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1907 年,政府颁布 《违警律》,规定诸如污染饮用水,于厕所外便溺者等均属违法行为。此后,清政府逐 步加强检疫隔离等举措,清陆军部颁布《防疫简明要则十条》,制定严格的疫情报告和 查验隔离制度。大力推进火葬是当局的另一大防疫措施。此外,清政府还积极加强与世 界各国的防疫合作,与日本、俄国建立了防疫合作关系,聘请外国医生直接参与防疫改 革工作。 ——摘编自余新中《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防疫改革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防疫改革的影响。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39~1640 年,鼠疫在西欧曾爆发过 60 次之多,伦敦是当时欧洲疫情最 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意大利各城市以及法国等先后通过官方法令形式实施了隔离、检疫、 加强公共卫生、组建相关防控机构等防疫措施。笛福在《伦敦大瘟疫亲历记》中描述了 1664~1665 年的伦敦大瘟疫:“在灾难面前,很多人沉湎于预言、占星以及古老巫婆的 传说中;某些狂热分子冲向街头传播预言,假称自己是被上帝派来告诫这个城市的“先 知’。”1665 年初,伦敦市市长及市议会及时制定、实施了详细的防疫措施:组建相关 领导机构,明确其具体职能;关于举报患者、实行隔离、物件消毒、房屋封闭、埋葬死 者、禁止公共集会等具体细节要求;对每天打扫街道、及时清理垃圾、流浪动物的捕杀 等都做了详细规定,等等。 ——摘编自陈凯鹏、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材料二 1902 年,袁世凯用巨款收回了由八国联军把持的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 生局,“专司防疫清洁事宜”,又下设“时症医院”“妇婴医院”“育黎堂”和“官厕” 等 4 个部门,推行清洁道路、施治病症、防疫检疫等事项。天津卫生局总局设在天津。 后因周边“迭生疫症”,又在大沽、北塘、营口、唐山、秦皇岛等地添置防疫院,“派 员检疫”。各地卫生局的职责主要有:普及防疫知识;严格疫情通报;组织居民进行环 境整饬;推广合乎防疫要求的新式厕所,以及收容流浪乞讨人员等。1904 年初夏,营 口、北塘等地瘟疫流行,震动京畿。清政府恐列强借故插手国内防疫事务进而要挟朝廷,试卷第 3 页,总 6 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故决定自主实施防疫,谕令袁世凯等立即组织疫区防疫工作。经数月努力,北洋地区“疫 气渐消,全活众多,津郡亦未流行”,防疫取得成功。 ——摘编自谷永清、张海林《试论清末“新政”中的卫生防疫事业以北洋地区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7 世纪中叶英国防疫对策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 17 世纪中叶的英国和 20 世纪初的中国防疫对策的异同之 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防疫对策的意义。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城市化固然是宋代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象征,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被忽 视……城市经济活跃,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 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 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城市的水源、土壤乃至空气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污染。城 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 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暴发的中心。 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 因,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防疫观念为之一变, 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 主动隔离疾疫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这些 制度在特定历史场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 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部分。 ——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早期城市疾疫暴发难以控制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后期城市防疫措施的影响。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共卫生是 20 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医学概念之一,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具有不同 的阐述。 材料一 中世纪基督教会掌握着社会生活的话语权,宗教成为人们疗治病痛的主要 途径。近代以来,西欧民众诊疗趋向发生很大变化,宗教疗法不再受青睐,世俗医学大 行其道。 16-17 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遭到严重冲击,宗 教医学束手无策,推动了世俗医学发展。为防止疫情扩散,英国政府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 基础.上,对患病家庭实行严酷的医学隔离。1578 年英女王授权枢密院编撰《政令大全》试卷第 4 页,总 6 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加强对地方防疫工作管理,加强隔离和对贫民救助力度。1604 年詹姆士一世颁布瘟疫法 令,法令要求疫区必须实施强制隔离,费用通过合法征税加以解决;法令规定英国防疫机 制由中央、地方和教区三级组成;他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确保防疫条例贯彻实施。 它标志着英国防疫应急机制基本形成。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 材料二中国古代缺乏 真正意义上的防疫制度。清末疫病流行肆虐,中国从西方引入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机制。 ——摘编自李子牧、 陈丹阳《清代卫生防疫机制的引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英国防疫应急机制形成的过程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在防疫机制的形成过程上的差异,并分 析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引建所产生的影响。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卫生防疫虽然在理论和立法上仍属于以“爱民”相标榜的国家和 地方官府的职责范图,但它们由于大都并不直接关乎钱粮与社会稳定这样的大事,所以 显然不是国家和官府的施政重点,官府的举办与否,完全视当政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行政 能力,地方乡贤力量的活跃程度以及地方财力等多种随机因素而定,具有相当大的偶然 性。所以,在民间社会力量相对活跃的江南地区,特别是在苏、杭等中心城市,这类事 业往往由社会力量来承担,而由地方政府给予名义和法理上的支持,但也因为缺乏经常 性保障,以及必要的管理、监督,故而也必然不可能使其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和普遍化。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交》 材料二 下表为 1912-1989 年我国卫生行政机构沿革表。 时间 机构 隶属 职掌或下辖机构试卷第 5 页,总 6 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1912 年 卫生司 内务 部 1913 年 卫生科 内务 部警政司 北 洋政 府 1916 年 卫生司 内务 部 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领防接种 以及共他卫生事项,海港及铁道的检疫, 医师及药师的监督管理等 1927 年 卫生司 内政 部 1928 年 卫生部 行政 院 设总务、医政、保健、防疫、统计 五司等 1931 年 卫生署 内政 部 设总务、医政、保健三科 1937 年 卫生署 内政 部 1941 年 卫生部 行政 地 设医政、保健、防疫、总务等科 南 京国 民政 府 1947 年 卫生部 行政 院 设医政、保健、防疫、地方卫生、 药政、总务等司 1949 年 卫生部 中央 人民政府 1954 年 卫生部 国务 院 设保健局、药政司、妇幼卫生司等, 后增设血吸虫病防治司、工业卫生局等 中 华人 民共 和国 政府 1989 年 卫生部 国务 院 设卫生防疫司、卫生监督司和地方 病司等试卷第 6 页,总 6 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据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卫生防疫的特点和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卫生防疫制度 的变化,井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卫生防疫制度的意义。答案第 1 页,总 6 页 参考答案 1.(1)原因:清政府重视;建立防疫立法;全国各界团结一致;西方医学知识和观念的作 用;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中外配合俄日等国支援;伍连德等人的不懈努力。 (2)意义:促进了我国近代疫病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东北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 立;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改善了政府的国际形象;提高了个体和社会的抗灾能力;有助 于近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人们生活习惯的改进;推动西方医学观念和西医的传播。 【解析】 【分析】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清政府……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先后拨巨款,在 疫区各省添设了医院、检疫所、实验室等,设立奉天防疫总局、哈尔滨“鼠疫研究所”等机 构”可知,清政府重视;根据材料“制定了《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防疫善后办法之要 札》、《为疫捐躯者之报酬》、《瘦故人家属财产善后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可知,建立防 疫立法;根据材料“军医学校和警察学校的学生也都被调动起来协助防疫。全国各地士绅纷 纷捐款,刊印各种防疫文章”可知,全国各界团结一致;根据材料“聘请了通晓西医的人才 为医官”“在这次防治瘟疫过程中(清)政府探索和引用了西方卫生体系”可知,西方医学 知识和观念的作用和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根据材料“当 1910 年 12 月东北发生鼠疫 时……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可知,中外配合俄日等国支援; 根据材料“清政府派伍连德医生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和“清政府听从了伍 连德等人的建议,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可知,伍连德等人的不懈努力。 (2)意义:根据材料“促进了我国近代疫病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可知,促进了我国 近代疫病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在疫区各省添设了医院、检疫所、实验室等, 设立奉天防疫总局、哈尔滨“鼠疫研究所”等机构”可知,推动东北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 立;根据材料“知照各国政府,请求选派疫病专家来东北……并于春天在奉天(沈阳)召开 万国防疫会,进行学术研讨”以及防疫过程中政府的一系列行为和结果可知,这一事件提高 了政府的行政效能,改善了政府的国际形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有助于提高个体 和社会的抗灾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成功防治疫病有助于近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疫病的发生和成功防治,促进了人们生活习惯的改进;根据材料可知, 疫病防治过程中大量引入西方医学观念知识,任用西医人才,推动西方医学观念和西医的传 播。答案第 2 页,总 6 页 2.(1)原因:政府缺乏防疫机构;中外交往的需求;疫情防控压力增大;西方防疫体制的 影响。 (2)特点:效仿西方为主;中西结合;自主性;由地方到中央;体系逐渐建立。 【解析】 【分析】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官府也无‘有效之组织与设施’”可知,政府缺乏防疫机构;根据 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外人员交往频繁,疫区人员自由出入通商各口”可得中外交往的需求; 根据材料“政府无有效的防疫制度,瘟疫流行更为猖獗,而列强在租界推行的卫生防疫措施 成效显著”可知,清末防疫机构的设立原因在于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同时受到西方防疫体制 的影响。 (2)特点:根据清末防疫机构的主要工作可知,其主要效仿西方为主;根据材料“清廷组 建民政部,其中卫生司下设保健、检疫、方术诸科,掌防疫、卫生及设立病院等事”可知, 防疫机构中既有保健科,也有方术科,体现了中西结合;根据材料“袁世凯收回列强把持的 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可知,清末防疫机构具有自主性;根据材料“清廷组建民政部, 其中卫生司下设保健、检疫、方术诸科,掌防疫、卫生及设立病院等事。此后,这类卫生防 疫机构在北洋各地陆续添设”可知,由地方到中央,体系逐渐建立。 3.(1)特点:政府主导(政府强制干预);立法规定(法律化,强制化);与国际接轨;与 警察权联系密切。 (2)影响:健全了晚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了疫情防控体制(防疫体系本身);改 善人民生活健康环境(社会生活);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政治);增强民众防控疫病的 意识(思想);有利于中国防疫事业与国际接轨(世界);为后世防控疫病提供借鉴(后世)。 【解析】 【分析】 【详解】 (1)“基本特点”,根据材料信息“1905 年清政府成立了专门防疫机构——巡警部下的附 属卫生科,次年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卫生科也升格为卫生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政府主 导;由材料信息“1905 年,北京颁布了《内城巡警总厅设官治事章程》……1907 年,政府 颁布《违警律》……清陆军部颁布《防疫简明要则十条》”得出:立法规定、与警察权联系 密切;由材料信息“清政府还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防疫合作,与日本、俄国建立了防疫合答案第 3 页,总 6 页 作关系,聘请外国医生直接参与防疫改革工作”得出:与国际接轨。 (2)“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健全晚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健康环境、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增强民众防控疫病的意识、有利于中国防疫事业与国 际接轨、为后世防控疫病提供借鉴等角度分析。 4.(1)背景:西欧瘟疫频发,一些国家防疫举措日益完备;英国疫情严重,防疫举措滞后; 民众防疫知识匮乏;英国议会和政府权威增强。 (2)相同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内容全面;防治结合。 不同点:英国只关注国内疫情;中国兼顾抵制外来干涉。 意义:增强了抵御瘟疫的能力;增强了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减轻了社会人员损失;有利于 维护社会稳定;减轻了对列强的相关依赖。 【解析】 【分析】 【详解】 (1)背景:根据“鼠疫在西欧曾爆发过 60 次之多”“防疫措施”得出西欧瘟疫频发,一些 国家防疫举措日益完备;根据“《伦敦大瘟疫亲历记》”“伦敦市市长及市议会及时制定、 实施了详细的防疫措施”得出英国疫情严重,防疫举措滞后;根据“沉湎于预言、占星”“狂 热分子”“传播预言”得出民众防疫知识匮乏;根据“组建相关领导机构,明确其具体职能” 得出英国议会和政府权威增强。 (2)相同点:根据“伦敦市市长及市议会”“领导机构”“具体细节要求”“详细规定”“袁 世凯”“天津卫生局”“4 个部门”“防疫院”等信息,可从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内 容全面、防治结合等方面进行概括。不同点:根据“由八国联军把持的检疫机构”“清政府 恐列强借故插手国内防疫事务进而要挟朝廷”,对比中英防疫举措概括得出英国只关注国内 疫情,中国兼顾抵制外来干涉。意义:基于上述防疫举措的内容和特点,结合所学的晚清相 关知识,可从增强抵御瘟疫的能力、增强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维护社会稳定、减轻对列强 的依赖等角度进行简析。 5.(1)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增加,流动性大;城市环境恶化;医疗 水平低下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贫富分化严重;城市管理者防疫观念的落后。 (2)有效遏制疫情的爆发与扩散;有利于城市经济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封建统治; 对后世城市防疫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解析】答案第 4 页,总 6 页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城市经济活跃,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化 进程加快;根据材料“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得出 城市环境恶化;医疗水平低下和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材料“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 由乡村向城市迁徙”得出人口大量增加,流动性大;根据材料“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 得出贫富分化严重。 (2)根据材料“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 广医疗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从遏制疫情、 城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及对后世城市防疫制度的借鉴作用进行分析阐述。 6.(1)过程: 进入近代,从宗教医学过渡到世俗医学: 16 世纪末,政府对患病家庭实行医学 隔离; 17 世纪初。政府颁布法令。基本形成了防疫应急机制。原因:疫病带来的灾害和对经 济社会的影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近代医学发展;借鉴欧洲其他国家的经 验。(2)差异:英国:在世俗医学发展基础上,政府推动建立自上而下的系统的防疫应急机制; 中国:受西方影响,在租界示范下,由地方行为发展到国家行为,自下而上,建立系统应急 防疫机构。 影响:推动近代公共和相关机构的改革;促进了防疫近化化;有利于近代医学发 展和公共卫生意识形成;为近现代卫生防疫提供借鉴。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程:根据材料一中“近代以来,西欧民众诊疗趋向发生很大变化,宗教疗法不再受青 睐,世俗医学大行其道”,“(16-17 世纪英国政府)对患病家庭实行严酷的医学隔离”, “1578 年英女王授权枢密院编撰《政令大全》加强对地方防疫工作管理,加强隔离和对贫民 救助力度”,“1604 年,詹姆士一世颁布瘟疫法令……英国防疫机制由中央、地方和教区三 级组成……标志着英国防疫应急机制基本形成”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近代后, 英国的世俗医学代替了宗教医学,国家多次颁布法令,到 17 世纪初,基本建立起了防疫应 急机制。原因:根据材料一中“16-17 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 社会经济遭到严重冲击”,“英国政府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基础上”,“宗教疗法不再受青睐, 世俗医学大行其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疫病的灾难性影响、 借鉴他国经验和医学发展等方面,分析英国疫病应急机制建立的原因。答案第 5 页,总 6 页 (2)差异:根据材料一中“宗教疗法不再受青睐,世俗医学大行其道”,“《政令大全》” 和“詹姆士一世颁布瘟疫法令”,对比材料二中“租界示范效应”,“上海工部局”、“天津 都统衙门卫生局”,“地方卫生行政序幕”,“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和“民政部、卫生司、保 健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英国在世俗医学发展基础上,在政府推动下,自上而 下地建立起系统的防疫应急机制不同,中国是受西方影响,在租界示范下,由地方行为发展 到国家行为,自下而上地建立起系统应急防疫机构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中“中央卫生行政 机构”,“巡警部”,“民政部”,“保健科”,“检疫科”,“方术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清代卫生防疫机制的引进与建设,推动了近代公共和相关机构的改革,促进了防疫 近化化,有利于近代医学发展和公共卫生意识的形成,为近现代卫生防疫提供了借鉴。 7.(1)特点:防疫理念滞后;缺乏制度性保障;偶然性较强;各地发展不平衡;以社会力 量为主,政府仅给予名义上的支持;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措施。 成因:儒家思想的影响;专制政府职能相对单—;乡绅在基层社会扮演重要角色;宗法家族 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的特殊性。 (2)变化:由中央政府主导;领导机关级别越来越高;卫生防疫机构越来越健全;适应现 实需要,职能不断调整;有监督机构;日益制度化。 意义:减少了许多地方病、传染病,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止了疾病的大规模扩散,维 护了社会稳定;政府通过实施有效的卫生防疫,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特点:由材料“在理论和立法上仍属于以“爱民”相标榜的国家和地方官府的职责范 围”可知防疫理念滞后;由材料“官府的举办与否,完全是视当政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行政能 力,地方乡贤力量的活跃程度以及地方财力等多种随机因素而定,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可 知卫生防疫既缺乏制度性保障,偶然性又强;由材料“在民间社会力量相对活跃的江南地区, 特别是在苏、杭等中心城市,这类事业往往由社会力量来承担而由地方政府给予名义和法理 上的支持”可知卫生防疫各地发展不平衡,且以社会力量为主,政府仅给予名义上的支持; 由材料“但也因为缺乏经常性保障,以及必要的管理、监督,故而也必然不可能使其实现制 度化、经常化和普遍化”可知其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措施。 成因:由材料“‘爱民’相标榜的国家和地方官府”“完全是视当政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行政 能力”可知防疫理念滞后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由材料“它们由于大都并不直接关乎钱粮答案第 6 页,总 6 页 与社会稳定这样的大事,所以显然不是国家和官府的施政重点”可知卫生防疫缺乏制度性保 障且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措施,与政府不够关注有关,因为专制政府职能相对单—,只关 注钱粮与社会稳定这样的大事;由材料“地方乡贤力量的活跃程度以及地方财力等多种随机 因素而定”“这类事业往往由社会力量来承担”可知卫生防疫之所以以社会力量为主,是因 为乡绅力量活跃,在基层社会扮演重要角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社会力量”除 了乡绅力量,还包括宗法家族的力量,而这受宗法家族观念的影响;最后卫生防疫之所以偶 然性较强且各地发展不平衡,是受到了小农经济特殊性的影响,因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小农经济发展在各地区发展是不平衡的,且小农经济的生产规模一般较小,故导致其抵御天 灾人祸的能力不强,所以偶然性较强。 (2)变化:由“机构”上的变化可知逐渐由中央政府主导。由“隶属”上的变化可知领导 机关级别越来越高。由“职掌或下辖机构”上的变化可知卫生防疫机构越来越健全,其机构 的设置适应了现实需要,职能不断调整,并且还有了监督机构。从其常设的机构可知卫生防 疫日益制度化。 意义: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入手解答,直接的意义是保护了人民的身体健康;间接的意义是 维护了社会稳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