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罅隙(xiá) 洞庭早籼(xiān) 分蘖(niè) 芣苢(fúyǐ) B. 虾蟆陵(há) 羽扇纶巾(lún) 佛狸祠(bì) 苌弘(cháng) C. 蹩脚(bié) 孱头(càn) 潭柘寺(zhè) 隽永(juàn) D. 蓊蓊郁郁(wěng) 敛裾(jū) 熨帖(yù) 抹复挑(m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 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 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 项,罅隙(xiá)——xià; B 项,羽扇纶巾(lún)——guān; D 项,抹复挑(mǒ)——mò。 故选 C。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 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 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 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 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 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 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 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 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怅寥廓 张皇失措 稻菽 绕树三匝B. 羁鸟 青冥浩荡 烦霜鬓 驽马十驾 C. 檄文 国萃 弥望 梵婀玲 D. 冯虚御风 苍山负雪 潦倒 青涯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 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 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 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B 项,烦霜鬓——繁霜鬓; C 项,国萃——国粹; D 项,青涯间——青崖间。 故选 A。 【点睛】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 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 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 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 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 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 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学而大遗 B.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D. 冰,水 之,而寒于水 师不必贤于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 B。解答 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A 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 为B 项,之:代词,它;助词,取独。 C 项,焉:兼词,于此;代词,哪里。 D 项,于:介词,比。 故选 D。 4.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单衣见啮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C. 惑之不解 D.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 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 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本题中,例句“今 单衣见啮”,“见”被,是被动句。 A 项,定语后置。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B 项,判断句。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C 项,宾语前置。不明白疑难问题。 D 项,被动句。被秦国大将王翦给杀了。 故选 D。 5.对下列两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曲中规 ②用心躁也 A. ①它的弯度符合圆规(画的圆)②使用心思浮躁 B. ①它的弯度符合圆规(画的圆)②(是)因为心思浮躁 C. ①它的弯度中规中矩②使用心思浮躁 D. ①它的弯度中规中矩②(是)因为心思浮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 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①中:合乎。②用:因为。 故选 B。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 等。 B.《劝学》选自《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弟子韩非和 李斯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 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他和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也称“诗 三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 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C 项,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 王安石、曾巩。 故选 C。 二、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 92 万个,并正以每天 1.6 个的速度持续递减。2017 年 12 月 10 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 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 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 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 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 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 子埋入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 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 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 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 振兴乡村,就成了追寻“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 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 为“时光边缘的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 700 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 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 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 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 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 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 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 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唯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 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有删改)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生活,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 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应保护村落振兴乡村。 C. 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D. 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 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 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句子,点明了村落对于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C. 作者围绕“守护好古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及做法。D. 铜关侗寨的事例从正面印证了保护古村落要见物更要见人,保护村落的基础才更坚实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B. 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C. 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 D. 引用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 【答案】7. C 8. D 9. C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 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 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为“村落不可能……唯其如此,才能……我们的 根”。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 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 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 依据。 D 项,错在“从正面”。应该是从“反面”。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 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 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 项,“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范围失当,说法太绝对。原文是“中国人往上数三 代,多数来自农村”。 故选 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 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 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 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 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 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 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 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联合俱西袭咸阳, 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 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 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 欲捐关以东等,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 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 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 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 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 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 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 即行道引术,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 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0.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啖:吃 B. 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踞:倚,靠 C. 与项王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D.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特:单独,独自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 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 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 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 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 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足智多谋。打败峣山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 劳。 C.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D.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 予韩信齐王王印。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举例说明“而”的三种用法。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 (2)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3)举例说明“而”的三种用法。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 (2)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3)而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氓肃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⑤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林》 ⑥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 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 A 项,错误。“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中“啖”的意思是“利诱,引诱”;意思是“叫郦其 食带着值钱的珍宝去利诱秦军的将领”。 B 项,正确。“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意思是“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 C 项,正确。“与项王有郤”意思是“与您有隔阂”。 D 项,正确。“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意思是“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 用排除法做题。 本句,根据名词代词“臣”“下邳”“上”“天”“陛下”“臣计”“留”“三万户(三万 户的封地)”等,虚词“与”“以”,“起下邳”,即“于下邳起”,意思是“在下邳起兵”, 作“臣”的谓语,“始臣起下邳”,意思是“当初我在下邳起兵”,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其 后断开,排除 B 项,“留”是“留县”,为地名,“会留”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即“会 (于)留”,补上介词后还是一个状语后置,意思是“在留县会合”,“此”代指前面说的情 况,作“天以臣授陛下”的主语,意思是“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意思独立,结构完整,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两项,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 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 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句子可以断开为: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 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 项,“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啖秦军将领,从而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一举拿下了咸阳” 中“没有动用一兵一卒”说法错误,原文是“沛公乃引兵击秦军”意思是“刘邦于是率军攻 打秦军”。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第(1)句关键点:“壁”:“军垒、营垒、军营”;“为”:介词,“替、给”;具“准 备、备办”。第(2)句关键点:“必”:“一定”;“因”:“趁着”;“解”通“懈”,“懈 怠或松懈”。第(3)句关键点是“而”,题干要求举例说明“而”的三种用法。下面列出文言 词语“而”的用法,考生可以从中选择三种即可。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 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 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6.表示修饰 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表示因果关系,表恶其 能而不用也。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 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三、通“如”:好 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 【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 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 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 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 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 缘故。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 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 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 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 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 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 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做了汉王,在巴蜀称王,让张良厚加馈赠项伯,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 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 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 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 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 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 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 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 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 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 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 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 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 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 闭门不出一年多。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 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 食。 1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 (3)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___。 (4)洞天石扉,___________________。 (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3). 唯有杜康 (4). 訇然 中开 (5). 凌万顷之茫然 (6).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 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 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 音 字 、 形 似 字 、 通 假 字 、 难 写 字 等 字 的 写 法 。 如 “ 粪 ”“ 侯 ”“ 訇 ”“ 知 明”“凌”“顷”“尊”“酹”,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 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 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 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 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 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 “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 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 “风尘何处期”, 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 有尽而意无穷。 D. 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 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6. 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故园衰败之悲,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一片衰败之景;②依依不 舍之情,首联、尾联直言“自堪悲”,“掩泪空相向”,颔联借景抒情,借寒云、纷飞的暮雪, 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相见恨晚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 晚逢知己;④相见无期之痛,“多难”“风尘”写出了社会动荡,“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 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解析】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 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 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 。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 项,“委婉含蓄”错。应为 “直率明白”。结合尾联内容分析,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 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 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 时才能相会。“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 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故选 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 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 如本题“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其实按照诗歌起承转合的章法: 先写景后抒情,分析结句中关键词所包含的情感,自然要结合全诗,题干明示出来,只是给 诗歌鉴赏能力差的考生以警示而已。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 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 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难舍之情了 然。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颈联写回忆以往,对坎坷人生的悲叹。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 切情真,悲凉回荡。相见恨晚之悲。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现 世纷争、风尘扰攘、后会无期的凄凉溢于言表。相见无期之痛。全诗以“悲”字贯穿全篇, 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 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 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 的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 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 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 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 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 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 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 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 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 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 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 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 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 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 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 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 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 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 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 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 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 使我深感内疚。 (节选自《赵鑫珊散文选》) 17.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 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 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 忆。 D. 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 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18. 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如何理解?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19. 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答案】17. B 18. 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 ;但这一-分别, 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 深深愧疚之情。 19. 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③忠厚、 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文中未提及,表述错误。上了大学,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主要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 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含义,并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作用。 本题中,题干问的是“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 全文内容分析”,赏析语句的作用可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先到文中找到“人生的笑和 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这句话中“笑”和“哭”分别指的什么。从文 中来看,内容上,这句话中“笑”指“我”为考上北京大学而开心,“哭”指的是以后将与母亲分别, 不能再侍奉母亲,同时母亲也为舍不得“我”的离去而哭;然后再从结构上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小说和记人记事散文的起始段或起始段的重要句子往往有以下作用: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 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其他的如,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 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另外答题时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 方面答。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为了引出下文的相关描写;开头是幸福的情节,结尾是忏悔 的心理,此句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抓住对人物的描写,包括语言、动作、 心理等,并结合具体时间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品质特点。另外有时候也可以结合侧面描写, 来把握人物形象。 题干问的是“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 格”,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文中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 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当“我”接到通知书后,“母亲把一 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母亲不善言辞”,从这些表现中可以概括出“不善言辞”这一特点;如“去学校报到, 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这表现出母亲的爱子之心;如“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 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 泪往肚子里咽”,这表现出母亲的忠厚老实;如“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 个儿子”“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母亲的良苦用心只 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这表现出母亲的好强。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和主旨、艺术特色等理解的考查, 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 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 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写作题 20.微写作(关键环节题)。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将一只饥饿的鳗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 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鳗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多次进 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这时,拿开挡板,鳗鱼依然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 的眼皮底下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活活饿死。 也许我们嘲笑鳗鱼的愚蠢,可遗憾的是,当挫折接踵而至,当失败如影随形,我们不也 曾像鳗鱼一样放弃所有的努力,听任命运的安排吗?其实,不是因为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 不去努力,而是因为我们不去努力,有些事情才难以做到。也许,只要再试一次,我们的梦 想就会变成现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请紧扣材料关键词拟写一个标题,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日 常的阅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字数不少于 120 字)。 【答案】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挫折、失败时,我们不妨再试一次,不断努力,不断尝试,永 不放弃,才能有所收获。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 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 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 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微写作的能力。分析所给的材料,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心理学家的实验,实验中的鳗鱼经过多次努力之后依然无果,最后放弃所有的努力活活饿死,其 实鳗鱼如果最后再试一次的话,它是可以成功的,但是再前几次的失败中,鳗鱼失去了信心; 第二部分由鳗鱼想到人类,当多次遭遇挫折、失败,人类也曾像鳗鱼一样放弃努力听任命运 的安排,其实有的时候,不是因为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不去努力,而是因为我们不去努力, 有些事情才难以做到,这就启示我们,只要再试一次,我们的梦想就会变成现实。可知,该 材料的关键句是:“只要再试一次,我们的梦想就会变成现实”。考生可以抓住关键句“只要 再试一次,我们的梦想就会变成现实”立意。题干要求紧扣材料关键词拟写一个标题。标题 示例:再试一次,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再试一次,需要的是恒心和毅力;再试一次, 我们的梦想有可能变成现实;永不放弃才不会停下逐梦的脚步。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 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 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 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 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 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 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 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21.请以“洒下一粒 的种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要求:所填的词应是积极的、正面的、美好的,有一定内涵的,以所选词语含义立意即可, 诗歌除外,议论文、记叙文皆可,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洒下一粒勤奋种子 中国有句俗话:“一勤天下无难事”,阐释了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唯有勤奋者,才 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知实才,才能不断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亲睐,武装自 己的头脑。所以,让我们洒下一粒勤奋的种子,因为勤奋能成就人生。 勤奋,是成功的奠基石。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 实这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的不够罢了。一 位哲人曾说:“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另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 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远望,精鹜八级,都离不开两个字—— 勤奋。 勤奋,叩开成功人生的敲门砖。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家学渊源”,8 岁即研习《说文解字》,熟读《三字经》、《二十四史》,13 岁赴日留学,17 岁回国,21 岁又赴美。他有很高 的语言天赋,精通并掌握了 19 种文字,人们尊之为“教授之教授”。一个人能有如此高的成 就和业绩,除了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更在于他的勤奋与好学。 勤出成果,勤出智慧,勤能补拙。勤奋的数学家陈景润,勤奋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勤 奋的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勤奋的思想家孔子,他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无不在告诉我们任 何一项成功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 勤奋使得生命有形色,如奔涌的大河,挟卷一切入海,奔流不返,以劈山穿石的伟力咆 哮,雄伟而决绝。勤使泉眼无声惜细流,让它总在默默无闻的流淌着自己的生命,如果有一 个更广阔的空间,它也能腾涌不止,奔流不息,这很像人生。每个人都是一口泉,如何最大 限度的发挥,得靠一股内在的力量,得靠一种旷达的精神,它就是勤奋。勤奋才是立身之本, 才是成功的保障。 勤奋是风里的一首诗,无声却让人心动,它的力量不嗅不知。勤奋是飘在生活里的一首 诗,是写给成功的情诗,它只想留下最美的结局,那是人生最成功的一幕。勤奋是风雨后彩 虹桥上点缀的红星。它凝聚了汗水和心血,同时也是成功的昭示。 洒下一粒勤奋的种子吧,让它成就我们辉煌的人生。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要点:命题作文的命题方式有的是全命题,有的是半命题,还有的是材料+题目。本次作 文采用材料+题目的半命题作文形式。从命题结构看,这次作文采用半命题方式来命题的。要 求以“洒下一粒 的种子”为题作文,所填的词应是积极的、正面的、美好的,有一 定内涵的,以所选词语含义立意即可, 具体过程:命题形式为半命题作文。分析所给句子结构,“洒下一粒……的种子”所填的词 应是积极的、正面的、美好的,有一定内涵的,以所选词语含义立意即可,文体议论文、记 叙文皆可。可选词语如勤奋、友谊、善良、宽容、理想、创新、自由、助人、正义、平等、 博爱、和谐、敬畏……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是国家、民族……。 【立意】以“奋斗”为例分析立意: 奋斗,可理解为振奋人心、奋发图强,奋发有为,奋勇拼搏,可立意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折射,也是对新时代的精准描述。 【素材】1、俄国杰出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从事化学研究,勤奋不息,硕果累累。由于生 活清苦和过于用功,门捷列夫在大学时期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他偷偷地把书本纸笔带进病房,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到了晚年,他常常生病,视力衰退到半盲,双手颤抖到不 能写字,但仍口授由秘书笔录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着作。临终前三个星期,他还参加讨论 了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门捷列夫就是以这样不断奋斗的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 表了 500 多篇科学着作,其中包括篇幅达数千页的着作。 2、司马迁本来只是一介平凡的太史令,他本来只想安心写完《史记》,为后人留下一笔肉体 的财富。可是,书中一些内容,触怒汉武帝,锒铛入狱,还处以极刑!但他并没有由于终身 残疾而了此终身。他的刚强,他的悲观,仅仅来自于一粒孱弱的种子——人固有一死,或重 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选择了前者,用本人刚强悲观与汗水心血浇灌了那部“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完稿,使他一吐块垒,将心中小小的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 3、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 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 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 就低落到了极点。 4、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 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 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5、西汉末年,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的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 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他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说:“如 果追查,将会使许多人恐慌,甚至成为我们的死敌。而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反而可以壮 大自己的力量。”刘秀的宽容使自己成为众望所归的人,最终成就帝业。 5、克雷蒂安化敌为友。出生于平民家庭的加拿大前总理让?克雷蒂安,其貌不扬,连英语也 说不好,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能在政坛上平步青云,三度登上总理宝座屹立不倒,成为加拿 大政坛的“常青树”。1993 年保守党在大选中惨败,失去总理宝座的保守党主席坎贝尔难辞其 咎,被迫辞去党主席职位。赢得胜利的克雷蒂安不计前嫌,给这位失去栖身之所的昔日对手 专门安排了一间办公室和一个秘书,让他从容整理文件。一年后,克雷蒂安又让失业的坎贝 尔担任驻洛杉矶总领事一份年薪 12 万加元、部长级待遇的工作。 【结构】本文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采用层进式结构,论证充分,内容充实。开篇以 阐释俗语“一勤天下无难事”引出主旨:勤奋成就人生。接下来可以采用层进式,论证勤奋 的意义:勤奋,是成功的奠基石;勤奋,叩开成功人生的敲门砖;勤奋使得生命有形色,如 奔涌的大河。最后总结,深化主题:勤奋是风雨后彩虹桥上点缀的红星。它凝聚了汗水和心血,同时也是成功的昭示。 【点睛】命题就是命制作文 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 如《尝试》,等等。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 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诗意的生活》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2.材料式命题作 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每天,我们都和 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 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 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谈意气》。3.寓意型命 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 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 的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