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教案学案 / 数学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1.doc

还剩 2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锐角三角函数(第 1 课时) 》 教学设计说明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边关系(如勾股定理) 、角角关 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等知识.对于边角关系,平面几何中在特殊的 直角三角形中有所接触,如“在直角三角形中,3 0 ? 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等.但还不能从根本上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时从学生观察比较熟悉的生活工具――梯子的倾斜程度来展开, 便于学 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更本质的东西,即由直观感受转为定性分析, 最终进行定量研究,从而揭示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内在本质.由于学生基于生 活经验有一定的直观感受, 因此学习本章节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生活基础,降低了 学习难度.但要准确刻画梯子倾斜程度,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利用直角三角 形边与边的关系来判断.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一课时.先由学生基 于生活经验直观感受、 判断梯子的倾斜程度,然后通过不易于判断的个例呈现给 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演算、比较、推理,教师采用教育技术实验的方法, 借助几何画板, 通过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真正领会到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确 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最终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是 随锐角的变化而变化的.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用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的比 来定义正切是合理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符号感.由于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教 师应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而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给 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和与现实生活的 联系. 2.能够用 t a n 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 度、坡度(坡比)等. 3.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用正切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数形之间的联系,逐步学习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符号感,发展 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为 生活服务. 2.进一步锻炼学生用数学的观点来解释身边的事物,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 惯和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正切、倾斜程度、坡度的数学意义,密切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切的意义,并用它来表示两边的比.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第二环节:探求新 知;第三环节:应用与拓展;第四环节:变式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 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 本环节设计了两个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1:介绍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比萨斜塔,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世界著名的建筑――意大利比萨斜塔.但你知道比萨斜塔是如何 倾斜的和倾斜角度是多少吗? 如下图,小明说,只要测得垂直中心线、塔身中心线的长度及塔顶中心点偏 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这三个数据中的任意两个, 他就可以计算出塔身倾斜角? 的 大小.你想知道小明是如何做的吗?那么, 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吧.通过本章的 学习,你就会明白小明这样做的道理. 活动目的: 让学生初步从实际问题中去体会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存在一定 的关系,并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留意身边的数学;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在生活 中的随处可见,并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 教学效果:学生对小明的方法感到好奇, 生动的课堂引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 求知欲望.并能初步感受到倾斜程度是可以用数学方法来描述的. 活动内容 2:观察梯子的倾斜程度 由活动 1 知道, 倾斜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我们该如何判断物体的倾 斜程度呢?大家都会用“陡峭”或“平缓”来描述. 1.图 1―1 和图 1―2 中, 这里摆放的两个梯子,你能辨别出那一个比较陡一 些吗?你是如何判断的? 图 1―1 图 1―2 2.图 1―3 中,这里摆放的两个梯子,你能辨别出那一个比较陡一些吗?你 又是如何判断的? 图 1―3 表1 对于图 1―3,学生可能难于下手,这时老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 引导学生比较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比较表一中的 t1 与 t 2 大小,当 t1 > t2 、t1 < t2 、 t1 ? t 2 时,借助几何画板直观的验证梯子的倾斜程度,以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障碍. (为了方便研究,表格中的数据精确到十分位) 活动目的:先让学生从图 1-1 和图 1-2 中直观感受梯子的倾斜程度, 再让学 生理性思考该如何寻找方法判断图 1-3 中梯子的倾斜程度.这样学生会感到知识 上的匮乏,从而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从实例中体会不同情况下比 较梯子的倾斜程度只靠直观感受是不够的, 还需要其他方法――用边的比进行比 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