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教案学案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 2021-01-19
  • 5页
  • 70.5 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 课题 明朝的灭亡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明朝灭亡原因和李自成起义内容的学习,理解得民心者得 天下,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主宰。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概括相关史料的主要内容,掌握明朝灭亡的原因;通过 阅读材料,能够根据《李自成起义》示意图,讲述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及结果,培养学生识图 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以及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洲的兴起、清朝的 建立和入关等基本史实。 重点 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 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看《明朝的灭亡》视频导入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 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 那么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 的? 看视频,思考 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学生集中注 意力,带着问题 积极思考。 讲授新课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一)政治腐败的表现 1.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出示图表与图片,列举各个明朝皇帝沉迷享乐,疏 于朝政的表现。 2.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权旁落,出 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列举宦官刘瑾与魏忠贤的图片 3.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二)社会动荡 根据课本总结 培养总结概括能 力1.民众受盘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 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 民众百般盘剥。 2.土地兼并严重: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 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 所。 出示土地兼并的材料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 也,职此之由。 ——《清明史料》 总结:“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因果关系,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造成了社会动荡,人民生活 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尖锐。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一)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苛重。 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 (二)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1)1629 年陕北起义 (2)进军中原 均田免赋 (3)攻克西安 建立大顺 (4)1644 年攻克北京 (5)推翻明朝,明崇祯帝自缢 (6)清兵入关,李自成失败自尽 1640 年,起义军打到河南,针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口号,还 打开官府的粮仓、金库,放粮发钱,救济灾民。 “均田免赋”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 读材料 学生根据课本, 分析总结概括 根据材料了解史 实,论从史出, 培养学生分析史 料的能力 提高学生概括能 力减免赋税,要求平等平均的迫切愿望,因此大大激 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1644 年初,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 顺”,年号永昌。 读材料,思考: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 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 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 军?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李自成的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 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 (三)明朝灭亡 崇祯十七(1644 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 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三月,大同、宣府、居席 降,迫至京师城下。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 八日,守城太监开门献城,十九日,破皇城,崇祯 帝自缢,统治长达 276 年的明王朝的统治被农民起 义推翻。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一)满洲兴起 1.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 展壮大。 思考总结 学生勾画相关 内容 培养学生总结能 力2.1616 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 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3.1635 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 年,改国 号为清。 (二)清兵入关 1.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2.李自成遭吴三桂与清兵联合夹击,最后失败。 3.清朝正式定都北京。 1644 年 4 月,清军入关;5 月,占领北京;9 月, 迁都北京,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 学生读课本, 勾画相关内容课堂小结 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朝军队经过 30 余年的反复较 量,推翻了明朝。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 大、斗争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以往之农民起 义所不及。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