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教案学案 / 语文教案 / 必修2语文教案 / 《师说》教案15

《师说》教案15

  • 2021-01-19
  • 6页
  • 25 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 ), “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 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 法。 2、 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 。《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 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 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新课导入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 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2、新课教学 (1)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 韩愈(768— 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 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 ,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 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 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 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 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 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 文的庄严宣言。 (3)写作背景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 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 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由此可见,韩愈作《 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4)解题 指出“师说”不是“说说老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 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说”古义 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 ”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 (6)文本研读 分析第一段: 明确: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质疑相结合。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学者 所以 解惑 从师 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庸 道之所存 重点拓展:判断句、所以(所谓)、所、意动用法 判断句: 1、常见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也。 /……者,……。 /……者也。/……,… …) 2、用副词“乃” “即” “非”等帮助表示判断。 梁父即项燕。/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文言中也有“是”“为”作判断动词的,但较为少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 《送杜少府之广陵》)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所以/所 “所以”是常见的凝固结构,主要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手段和动 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等。 1、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荀子·议兵》)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三国志》) 3、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意动用法: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是指用做谓语的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里所谓的“用做谓语的 动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使动用法”即“使宾语干什么”) 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使动,使……小。 客观)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意动,认为……小。 主观) 名词的意动用法: A、吾从而师之。(《师说》)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A、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集体朗诵第一段 分析第二段: 明确:本段教师按照层次分别请五位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 再请这五位同学串起来翻译。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师道之不传 而耻学于师 圣 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皆出于此乎 句读 句读之不知 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 其可怪也欤 重点拓展: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在动词 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 A、疑问句中(谁、何、胡、奚、曷、安、恶、孰) (1)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大王来何操?(司马迁 《史记·鸿门宴》) B、否定句中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C、用“之”“是”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1)句读之不知(韩愈 《师说》) (2)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理清层次:师道之不传(分论点)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于其子—于其身 (对比论证) 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结果) 集体诵读第二段 分析第三段: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孔子师郯子 术业有专攻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理清层次:圣人无常师(分论点) 孔子从师—事例论证 孔子曰—引用论证 集体诵读第三段 分析第四段: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六艺经传 余嘉其能行古道 理清层次:赠李蟠(写作原因) 集体诵读全文 给学生5分钟提问。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疏通了文章的字词,需要大家课后去巩固。韩愈的 《师说》是一篇兼具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议论文代表作。无论在论说和语言 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方法,需要我们反复诵读,仔细品味。 课后作业: 1、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诵读全文。 2、 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 “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3、 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心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先全班背诵,再请三名同学分别背诵一、二和三四自然段) 二、推进新课 韩愈的《师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显然有其独到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 篇文章具有高度的说服力。从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也已经知道,《师说》 主要论述的是师道的必要性,批判士大夫不能尊师重道的不良风尚。整篇文章 从立论到论证到结论,环环紧扣,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下面我们就一起 来看下韩愈是怎样论述“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中心的。 (1) 分析第一段 明确:本段从理论上阐明师道的重要性,从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性,从师 的标准几个角度来加以阐明,并以此作为全文的基本论题。 (2) 分析第二段 1、 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明确:该段一开始就掀起一道波澜,本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士大 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了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 ,说明从师的必要性。 2、 本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已,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二层:针砭时弊,三方面对比,剖析“不从师”的症结。作者用三层笔墨,一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层深一层地揭露和批判当时人们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这三层文字作者抓住内 在的本质联系,步步展开,有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文章如剥笋,一层接一层越 剥越深,越说越透。 (3) 分析第三段 明确:这是从正面论证,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用孔子的言和行来进行事 例论证。 (4) 分析第四段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明确: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 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赞扬李蟠倡导从师。“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照应以 上论点。点明了写本文的原因。 (5) 小结论说文的写作方法(本文的借鉴之处) 说理不仅要从正面说,也要从反面说;说理文总要靠对比;运用整齐和对仗的 句式也是必要的。 (6)韩愈的《师说》锋芒棱角,有破有立,有论有证,篇幅短小而精悍,实为 上乘之作。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语言上的润色。 明确: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 ,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 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2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 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 情强烈。 3、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 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 道受业解惑也。” (7)文中提到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 者的封建意识?(可由学生讨论)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 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 ”,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 治阶级的偏见。 (9)小结全文: 韩愈的《师说》立论鲜明,中心明确,全文以“学必有师”为中心论点。文章出 言破题,抓住中心,高屋建瓴。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阐明中心。思 路开阔,思想深刻,富有气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作为现代人,我们依然可 从中获取新知与感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