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教案学案 / 语文教案 / 必修1语文教案 / 《过秦论》教学设计

《过秦论》教学设计

  • 2021-01-21
  • 6页
  • 11.98 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过秦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2.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3.赏析文章在“繁与简”、“大与小”方面的处理技巧,感受文章的“运斤之妙”。一、导入:二、解题:过秦论“过秦”即“言秦之过”,即指出秦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秦的过失,卒章所谓“仁义不施”而导致“攻守之势异也”。其攻也若何?其守也若何?就是本文的着眼点了,而在笔墨运用上,贾谊又是怎样调度的呢?三、作者和背景:1.作者:贾谊(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20岁时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能抓住当前社会主要问题、预见未来隐患,作出精辟分析,提出有效对策。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主张国家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重视礼乐,严明等级;同时也杂有法家运用法术势,力主中央集权,削弱诸侯权势等思想。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过秦论》是贾谊的议论文的代表作。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2.时代背景: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破坏。战乱使人口锐减,经济萧条。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规劝汉文帝吸取秦王朝不施仁政导致覆亡的教训。四、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理出大致思路。秦的逐步强大──秦统一中国──为巩固政权在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陈涉起义──对陈涉实力的分析──分析秦灭亡的原因。2.逐段读译、探究课文。第一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字词句: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固,形作名,险固的地势。(根据结构推断,“固”与“地”对应,同为名词)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名作状,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当是时也,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是,代词,这个;内、外,名作状,对内,对外;务,致力于;衡,通“横”;连衡,名作动,采取连横的策略;斗,动词使动,使……斗。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古今异义词,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而,连词,表修饰,译为“地”。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内容探究:1.秦始皇时期,奋六世之余烈,秦孝公为秦统一打下了哪些基础?(用原文的话回答)明确:地利——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君臣齐心),商鞅佐之(任用商鞅等人)秦孝公的野心——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统天下(四句只一意,而必叠写之者,盖极言秦有虎狼之心,非一辞而足也。)政通——基本国策(内立法度,务耕织,修:整治、修理,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实行“仁政”成果——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2.本文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国君(如秦穆公)写起?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本文的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这一点,首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已经说明了,孝公在摄政之初仍是固守秦地,对周室只是暗中窥伺,后来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动,虽然在此之前,他已有了“地利”“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3.小结:秦国有地利、人和之便,而关键在于变法,本段写秦之始强。秦之崛起——雄心勃勃——兴第二段: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字词句:孝公既没:……之后。蒙故业,因遗策:蒙,继承;因,沿袭。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西、东、北,名作状,向南、向西、向东、向北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弱,削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以致天下之士:招纳。合从缔交:通“纵”。相与为一:结交。(如《烛之武退秦师》“失其所与”)约从离衡:动词使动,使……离散。之属、之徒、之伦:这些人。延敌:请,迎接。九国之师:军队。追亡逐北:动作名,逃兵。流血漂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因利乘便:因,趁着;利、便,形作名,便利的形势。译文: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这样一来,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富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大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屈服,弱国(按时)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内容探究:1.本段总写叙述了五位秦国国君的情况,前三位皇帝怎样统治国家,效果如何?它的强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明确:惠文王、武王,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实行“仁政”,地域版图不断扩大,秦国实力又强,引起各诸侯的恐惧,他们开始想策略抵抗秦国。2.六国诸侯攻秦的策略是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综合实力如何?在和秦国的较量中结果如何?明确:策 略具体表现实力政策约从离衡、离间秦国营垒九国会盟,联合人才不惜代价,招贤纳士,尊贤重士人才济济(战国“四君子”,战略决策家、外交家、军事家)实力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地广、师众结果: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从散约败,争割地赂秦,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秦毫不费力,使诸侯皆困,秦胜九国败。3.着这么多的笔墨写诸侯的实力,其用意何在?明确:笔起波澜,秦国走向强大的路上总得有一些更强大的陪衬,而九国之师不堪一击,更加突出了秦国之更强。秦的领土日益扩大引起诸侯恐惧,从实力上说,秦国弱,九国强;从结果上说,极力渲染诸侯声势,突出秦人困诸侯之易,以诸侯失败反衬秦在走向强大之路上无可抵挡,为后文与陈涉力量对比作铺垫,照应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秦之扩张——所向披靡——强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