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北京市2020届高三一模 语文分类汇编之《论语》2020东城高三一模语文 2020西城高三一模语文 2020海淀高三一模语文 2020丰台高三一模语文 2020朝阳高三一模语文 2020石景山高三一模语文 2020西城5月高三语文诊断 2020通州高三一模语文 2020门头沟高三一模语文 2020延庆高三一模语文 2020平谷高三一模语文 2020密云高三一模语文 2020房山高三一模语文 《论语》(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0 题。(共 5 分) 10.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 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其言之不怍也,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以上三则语录中孔子对言语的看法,并选择其中 一则,结合你的言语生活作简要分析。 2020东城高三一模语文10.看法:第一则:言语能够达意即可; 第二则:言语表达要选择恰当的对象; 第三则:不能夸夸其谈,要言行一致; 分析:略。 【评分参考】“看法”概括,3点各1分;言语生活现象1分;分析1分。 意思对即可。(二)根据要求完成 11 题。(共 7 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 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②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④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 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从这几则论语来看,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 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7 分) 2020西城高三一模语文11.(7 分) 第一问:(3 分)礼、德、安贫乐道、学习方法、谦虚好学、学以致用。 评分标准:一点 1 分,答出其中三点,得 3 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亦可。 第二问:(4 分)围绕一点明确认识,结合材料作分析。可以不拘于此 处所提供的句子,但另选句子时应对所选句子作呈现。 评分说明:要求有明确认识,能联系《论语》,有简要分析。【原文】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②?”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谓与⑤?”子曰:“赐也⑥,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⑦。” 《论语》链接【注释】   ①而:表转折的连词,“却”的意思。谄(chǎn):巴结奉承。   ②何如:怎么样。   ③未若:不如,赶不上。 贫而乐:虽贫穷却 也快乐。而:表转折,“却”的意思。   ④如切如磋(cuō),如琢 如磨:引自《诗经卫风?淇奥》。切,用刀加工,指平面加工;磋: 用磋锉平,指粗打磨;琢,用刀雕刻,指凹面加工;磨:用物磨光, 指细打磨。切磋琢磨是对璞玉或象牙加工的全过程,引来说明老师 对我雕琢加工教育的全过程。    ⑤其斯之谓与:其,远指代词,“ 那”的意思,指所引的诗。斯,近指代词,“这”的意思,指现场 所讲的话。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可译为:那说的就是这件事 吧!   ⑥赐:即端木赐,小孔子31岁,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孔子对弟子一般是称名不称姓。  ⑦诸:“之乎”的合音,“乎” 即“于”,诸,即“之于”。此句是孔子对子贡的赞扬,称赞子贡 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语译】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傲慢,怎么样?”孔子说: “可以啊,但比不上贫困却快乐,富有却喜好礼议。”子贡说: “《诗?卫风?淇奥》说像切磋加工象骨、琢磨加工玉石一样,那说 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诗》了, 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能推导出未来的事情。”【解读】   本章孔子和子贡探讨对待贫富的态度。   子贡悟性极高,颖悟敏慧,能言善辩,也善经商。这句话大约 问于他经商有所成就时,他向孔子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达 到这种境界怎么样?   孔子自己认为:“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谄”是谄媚 巴结、讨好,“怨”是埋怨、怨天尤人。“谄”也好,“怨”也罢, 均是对“贫”“富”的态度。是一种自律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在物 质方面被动的自律。富不骄虽不容易,相对贫而无“怨”“谄”说 要容易一些,要同时做到“富不骄,贫不谄、怨”,的确不易。 子贡做到了,照理讲,孔子应给予极高的表扬,充分的肯定,然 而孔子却只许了一个“可也”,连表肯定的语气词在内,也才两个 字,可见其用词简洁。接着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若贫而乐, 富而好礼者也”。儒家文化始终强调保持精神上的快乐,孔子自喻 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孔子赞扬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篇》)。”都是在说“乐”,这一层次脱离了精神方面的桎梏,进 入了一种主动的自然的无为的状态。子贡听到老师的表扬,又对他 提出新的境界要求,喜不自胜,浮想联翩,脱口而出《诗经?卫风? 淇奥》两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子贡引《诗》以说明老师 对他切琢、打磨、循循善诱的过程,也表白自己能听其教诲,进一 步磨炼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决心。 老师见弟子如此聪颖敏捷,欣慰非常,情不自禁亲切地呼唤出 子贡的名字“赐也”。老师对学生直呼其名,符合上对下称名不称 字的礼节。在这个语境中更重要的是表现先生对弟子的一种亲切而 赞许的口吻。接着又对子贡做了一个更高一些的肯定,“始可与言 《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两句话应注意两个地方,一个 “始”,也仅仅是“始”,一个是句末用“已矣”一语气词,这个 词也表现的是“仅仅如此而已”的语气。可见孔子对学生的表扬, 极注意语言的分寸。意思是,你子贡我可以与你讨论《诗经》的问 题,因为你具有联想能力了,告诉你以往的一件事,你可以推导出 未来的另外一件事,“闻一以知二”。这一段对话表现三重境界: 第一重、“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第二重、“贫而乐,富而好礼 ”;第三重、“联想境界”。孔子在这里也展示出了他高超的教育 艺术。 对孔子的教学艺术可以归纳为四点:①鼓励性词语贴切准确, 不空泛、不油滑、也不廉价。②循循然善诱人,步步深入,“不愤 不启”,举一反三。③教有法、无定法,一重境界和二重境界谈的 是对待“贫”“富”的态度,第三重境界突然扯到读“诗”的问题, 表面看毫不关联,细加推敲又环环相生、丝丝入扣。难怪孔门高足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 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④和谐轻松 愉快的教育方法。   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一来一往,亲切自然,先生无师长之尊, 学生无弟子之卑,关系平等,融洽和谐,弟子是真聪明,先生是真 渊博。难怪叔孙武叔贬毁孔子,子贡当面予以驳斥,并由衷的赞扬 孔子:“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 逾焉。” 【原文】   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①?”子曰:“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②,是以谓之‘文’也。” 【语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因为什么谥为‘文’呢?”孔子说“聪明好学, 不耻于向下求教,因此谥为‘文’。”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仲孙圉(亦作“御”、“圄”),“文”是他 的谥号。  ②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论语》链接【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孔文子谥号的解释。  孔文子,卫国大夫,私德有秽,死后封谥为“文”子贡疑而问之。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是则是,非则非,是非分明,以“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答之。“敏而好学”,犹如孔子“好古,敏以求之 ”,勤敏而好学,好学则多闻多见多识,“不耻下问”,则是“以能问 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以好学之博而问于“不能”与“寡”,雅量懿 行,堪称“文”之封谥。【原文】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①,必先利其器②。居是 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③。” 【注释】   ① 善:做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② 利:磨锋利,形容词活用 作动词。   ③ 友:交朋友。名词活用作动词。 【语译】   子贡问如何去践行仁道。孔子说:“工匠要把事做好,必须先使工 具锋利。你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那个国家大夫中有贤德的人,与那 个国家中有仁德的士人交朋友。” 《论语》链接【解读】   本章孔子谈事贤友士。  “为仁”,培养仁德,修炼仁德。子贡问为仁,孔子答为事。事贤友 士,意在利其仁,人之才德,磨砺熏陶而成;工匠利其器,意在善其事, 匠之器物,切磋琢磨而成。一则为仁,一则为事,为事喻为仁。为事待 其器,为仁待其贤;器利而事成,贤砺而仁成。曾子曰:“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雍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 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注释:【 1 】 鞟[kuò] : 去毛的兽皮。 (1)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有人断句 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断句方法,分别解 释句意。(2 分) 2020海淀高三一模语文11.(7分) (1)参考译文: 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 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 说错了。 【评分标准】每句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视合理程度给分。【解析】 划线句可理解为,棘子成的话是君子应有的意思。然而可惜他言语过激, 有藐视文采作用的意图,可能会招致人们轻视文化教育的心思,所以子 贡出言警示他。意思是指,棘子成看似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但却忽略了 个性的重要。“质”的确重要,但是本质和文采同样重要,这两个是本 与末的关系:本,就好比大树的根,末,就好比大树的树冠。所有的植 物都具备根系,但如果把露出地表的部分都砍去,那么所有的植物都是 一样的,失去了生机。所以,如果忽视了末(文),那么万物都会是 一个样态,世界失去了千姿百态的面貌,虽然可以保住一时的辉煌,但 长此以往失去生机,必将走至衰败与堕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 退。”)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雍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 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注释:【 1 】 鞟[kuò] : 去毛的兽皮。 (2)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 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 谈你的思考。(5 分)(2)参考答案: 第一问:“质”“文”同等重要。 【评分标准】1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略 【评分标准】例子具体、恰切,2分;分析“质”和“文”的关系有逻 辑,认识到位,2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质”代表本质,“文”代表形式,要想成就君子,贯彻中庸之道,文 与质缺一不可,更需达到平衡,方能是至高境界。选择某一领域结合具 体例子,与此认识相结合,分析即可。(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 11 题。(共 7 分)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雍【1】 也可使南面。” (《论语·雍也》) ②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2】 敬而行 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 言然。” (《论语·雍也》) ③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释:【1】雍:冉雍,字仲弓。【2】居:居心,存心。 (1)孔子评价子桑伯子时所说的“简”,其具体内涵是什么?请结合 语境加以解说。(4分) 2020丰台高三一模语文【答案示例】 示例一:简,简要。(1 分)可:可以,好。这里表达一种肯定语气。 孔子肯定了子桑伯子居心与治政都简要的处事方式,对子桑伯子处理政 务简要而不繁琐的治政能力深为赞赏。(2 分) 体现了孔子处理政务 要简要的治政理念。(1 分) 示例二:简,简要。(1 分)可:还可以,不坏,还过得去。孔子对 子桑伯子居心与治政都简要的处事方式持保留态度,(2 分)体现出孔 子重视对职业心存敬畏而又要简要行事的治政思想。(1 分) 【评分标准】4 分。“词义理解”2 分,“内涵理解”2 分。按点给分,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 11 题。(共 7 分)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雍【1】 也可使南面。” (《论语·雍也》) ②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2】 敬而行 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 言然。” (《论语·雍也》) ③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释:【1】雍:冉雍,字仲弓。【2】居:居心,存心。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仲弓是怎样的人。(3 分)【答案示例】 要点一:有为官才德。 要点二:敬业而善于处理政务。 要点三:勤学好问。 要点四:追求自我完善。 【评分标准】3 分。每个要点 1 分,答满 3 点即给满分。意思对即可。【译文】 孔子说:“冉雍可以让他去做官。”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 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 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 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 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 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 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11.从下面的三则《论语》中任选一则,回答问题。(6 分) ⑴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 ⑵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⑶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 氏》) ①解释这则《论语》的句意。(2 分) 11.(6分)答案示例 ①(2分)孔子说:“遇到危难不扶持,快要倾倒不扶助,那还要用你们助手 干嘛。” 2020朝阳高三一模语文11.从下面的三则《论语》中任选一则,回答问题。(6 分) ⑴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 ⑵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⑶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 氏》) ②结合这则《论语》和上面任意一则短文,谈谈你对“忠”的理解。 (4 分) ②(4分)这则《论语》指出,臣子之“忠”应尽己所能,不可推卸自身应 承担的责任。正石文中伊尹,在君无道、国将亡的情况下五次劝谏,没有 在危机时刻回避问题、推卸任,尽到了臣子应尽之责。这就是“忠”的 含义。【评分参考]解释正确,言之成理即可。《论语》三则的翻译分别为: (1)孔子说:“我们所说的大臣,应该能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 主,如果行不通,便宁可不干。” (2)子张问怎样处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 忠实。” (3)孔子说:“(盲人)遇到了危险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 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共 7 分)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 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 以为次矣。” 曰:“今之政者何如?”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注释:硁[kēng]击石的声音。 文中画线句中的“硁硁然小人哉”,有人断为“硁硁然/小人哉”,有 人不断。请说明“硁硁然”在这两种断句中的表意区别,并分别解释画 线句的意思。(4 分) 2020石景山高三一模语文11.(7 分) (4 分) 不断,“硁硁然”侧重形容“小人”生硬、固执;断开,“硁硁然”侧 重形容“言必信,行必果”,像石击打般响亮。 不断,画线句的意思是“言语一定信实,做事一定坚决,这是不问 是非黑白的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啊”;断开,画线句的意思是“说 话守信用,办事很实在,像嘣蹦响的石头子,是一般的小人啊”。(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共 7 分)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 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 以为次矣。” 曰:“今之政者何如?”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注释:硁[kēng]击石的声音。 结合以上文字,概括说明孔子所答的三类“士”的特点。(3 分) 有修养、有才能,能够为国效力;行孝悌,为宗族乡里称道;言行有 信,个人品性不错。(二)根据要求完成 11 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②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③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 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④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 11.简要概括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特点?就君子某一方面的特点, 结合具体文句,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7 分) 2020西城5月高三一模语文11.(7 分)参考答案: 第一问:(3 分)有德,笃行,怀仁,博学,尊礼。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 分;答出三个要点,得 3 分。有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亦可。 第二问:(4 分)在第一问答题内容中选择一点明确认识,结合材料作 分析。可以不拘于此处所提供的句子,但另选句子时应对所选句子作呈 现。 评分说明:要求有明确认识,能联系《论语》,有简要分析。【原文】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②。”  【注释】   ① 就:靠近。正:纠正。   ② 已:同“矣”。  【语译】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过饱,居不追求安逸,勤敏于做事而 谨慎于言语,主动向有道之人请教以正己之非。这可以称是好学的 了。”【原文】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语译】   子贡问如何成为君子,孔子说:“(要做君子,就必须象君子 那样),按自己要说的去做,做了然后再说。”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⑴,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 ⑵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⑶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释】⑴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富与贵”可以说“得之 ”,“贫与贱”却不是人人想“得之”的。这里也讲“不以其道得 之”,“得之”应该改为“去之”。译文只就这一整段的精神加以 诠释,这里为什么也讲“得之”可能是古人的不经意处,我们不必 再在这上面做文章了。⑵恶乎——恶音乌,wū,何处。“恶乎” 卽“于何处”,译文意译为“怎样”。⑶违——离开,和公冶长篇 第五的“弃而违之”的“违”同义。【译文】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 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 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抛掉它,君子不摆脱。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 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没有吃完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就是在仓 卒匆忙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 同在。”【原文】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①!” 【注释】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子罕篇第九云:“颜渊喟然叹曰:‘夫 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里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和子罕篇的“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不是完全相同呢?如果完全相同,则“ 约之以礼”的“之”是指代“君子”而言。这是一般人的说法。但毛奇龄的 《论语稽求篇》却说:“博约是两事,文礼是两物,然与‘博我以文,约我以 礼’不同。何也?彼之博约是以文礼博约回;此之博约是以礼约文,以约约博 也。博在文,约文又在礼也。”毛氏认为“约之以礼”的“之”是指代“文” ,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由博返约”的意 思。⑵畔——同“叛”。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 也就可以不致于离经叛道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共 6 分) 1 11 1. . 阅读下面《论语》中 的文字 ,回答问题。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 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 学而》)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 “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 (《论语·八佾》) ① 解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含义。(2 分) 2020通州高三一模语文11.(6 分) ① (2 分) “切、磋、琢、磨”本义是指骨角玉石等 加工工艺。在文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 勉励。或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评分说明:2 分,本义,1 分;引申义,1 分。要解释准确,意思对, 即可给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共 6 分) 1 11 1. . 阅读下面《论语》中 的文字 ,回答问题。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 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 学而》)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 “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 (《论语·八佾》) ②《论语·季氏》中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请根据上面的文字, 说说孔子这样说的理由。(4 分) ②(4 分)《诗》是雅言,即规范语言。(1 分)在诵读《诗》《书 》,述说礼仪时,都要用规范语言。(1 分)学习《诗》,不仅学习其 中道理,还要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这样就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2 分)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评分说明:4 分,按照答案中分项给分。意思对,即可给分】(二)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共 8 分) 11.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 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③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 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 文也。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1)上述《论语》选段和《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质”各指 什么?(2 分) 2020门头沟高三一模语文11.答案提示: ①《论语》中的“文”是文采与文饰,“质”为质朴;《文心雕龙·情 采》中的“文”与“质”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2 分)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 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棘子成说:“君子有好本质就行啦,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可惜呀!夫 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采,二者 是同等重要的。假如去掉虎豹和犬羊的有文采的皮毛,那这两样皮革就没有多大的 区别了。 代圣贤的著作,总的都称为文章,不是因为有文采,那是因为什么呢?由于水性 虚柔,才有波纹荡漾;由于树体坚实,才有花朵开放,这说明外在的表现形式依附 于内在的实质。虎皮豹皮如果没有斑纹,那就跟狗皮羊皮一样了;犀兕虽然有皮, 但制成铠甲还要靠涂上丹漆才有色彩,可见内在的实质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二)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共 8 分) 11.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 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③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 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 文也。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2)比较二者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6 分)②相同:都认为“文”与“质”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孔子和子贡都认为文 质兼备,方为君子;刘勰认为文依附于质,质也依赖于文。(2 分) 不同:《论语》侧重在文化教养和道德品质层面。孔子与子贡认为君子应 该既讲究文 采等外在修饰,又有内在的仁德,内外兼修,缺一不可。(2 分)刘勰将孔子“质”与“文”的观念援引至文学,表达为“情”“采” ,用来阐释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与内容互为依存,密不可 分。(2 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共 6 分) 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归纳概括孔子对于“为政”的思想。 (6 分) 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②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答: 11.(6 分) 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用“德治”来治理国家,是为政的根本原则。 执政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修养道德确立自己的威信, 以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拥护。(统治者若实施德政,老百姓就像众星拱北 辰一样拥戴。) 2020延庆高三一模语文2.实施德政的基本方法,惠民爱民。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 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 农时。 3.实施德政的原因,强调以德化民,以礼育人。(用政令去引导,用 刑罚去惩罚民众,老百姓可以免于犯罪,但他们却不会感到犯罪是羞耻 的;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仅懂得做坏事羞 耻,还会自觉的遵礼守法走正道。) 评分要点:1.“德政”是孔子的根本主张 2.实施“德政”的方法 3.实施“德政”的原因,以礼育人。 评分参考:6 分。每个要点 2 分,意思对即可。如果直接翻译原文, 可酌情扣分。(二)根据要求,完成 13—14 题。 (6 分)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 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13. 《论语》中“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与《过秦论》中“此言劳民 之易为仁也”,都提到了“仁”。 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语境,谈谈二 者的区别。 (4 分) 13.(4 分) 【参考答案】《论语》中此处的“仁”,指为人处世的原则,是每个人 的个人道德修养。要结合语境分析。 《过秦论》中的“仁”,是以儒家思想“仁者,爱人”的基本内涵发展 而来的“仁政”,是专门对治国理政者提出的治国理念。要结合语境分 析。【区别 2 分,分析 2 分】 2020平谷高三一模语文14.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儒家思想核心“仁”的规范的一项是(2 分)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④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⑤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A. ①⑤ B. ②③ C. ④⑥ D. ②④ 选项A为“安贫乐道”;等级制度。(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③子羽修饰之, 东里④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 ②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⑤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论语 ·宪问》 ③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 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 【注】①命:外交辞令。②裨谌:人名。③行人:官名。④东里:地名。 ⑤赵魏: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魏氏。老:大夫的家臣。 (1)在《论语》中,孔子对如何使用人才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阅读上 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孔子的用人观。(2分) 2020密云高三一模语文11.(6分)(1)(2分)参考答案:博采众长;用其所长,避人所短(知人善用、 因材致用);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一方面1分,重复不得分)(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③子羽修饰之, 东里④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 ②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⑤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论语 ·宪问》 ③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 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 【注】①命:外交辞令。②裨谌:人名。③行人:官名。④东里:地名。 ⑤赵魏:晋国最有权势的大夫赵氏、魏氏。老:大夫的家臣。 (2)关于“君子不施其亲”中“施”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杨伯峻在 《论语译注》中解释为“怠慢”,而石永楙在《论语正》中解释为“赦 宥”。结合两种不同的解释分别翻译横线处的句子,并说说各体现了孔 子的什么思想。(4分)(2)(4分)“施”当“怠慢”讲,是说君子用人不要疏远怠慢自己的亲族, 体现孔子“仁爱”(博爱)的思想;“施”当“赦宥”讲,是说君子(掌权 的人)对自己的亲人不应放松管束,体现入更等息想。(二)阅读下面《论语》的内容,回答问题。(6 分)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④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注释:①放,依据。 11.结合这四则内容回答问题。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括孔子对“利”的态度。(3 分) 11.(6 分)答案要点: (1)(3 分)孔子认为:做人不能只据利做事,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小 利,取利一定要符合道义。 2020房山高三一模语文(二)阅读下面《论语》的内容,回答问题。(6 分)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④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注释:①放,依据。 11.结合这四则内容回答问题。 (2)运用所选第二则材料的观点,评析前面文言文段中戎夷的行为。 (3 分) (2)(3 分)孔子认为君子懂得道义。戎夷面对有衣则生无衣则死的 现实,而选择送衣救活弟子,他用必死的行为坚守道义。【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依据自己的私利而行动,会招来很多怨恨。”(《论语· 里仁》) ②孔子说:“君子通晓的是义,小人只知道利。”(《论语·里仁》) ③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 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好像浮云一样。”(《论语· 述而》) ④子夏做了莒父的邑长,向孔子问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 要贪图小利。求快,则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论语·子路》)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