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教学课件 / 历史课件 / 必修2历史课件 /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 (1)

还剩 9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复习课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通过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现象,考查学生对社 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的分析。 2.社会生活的变迁,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考向瞭望 课程标准  1.近代以来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①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④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   ⑤建国后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用。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①经历了一个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②随着中国民主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③在地域、城乡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④既有相当的西方文化内容,又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 精髓,又日趋顺应时代变革。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 步。   2.衣着改革:“竞尚洋装”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窄袖革履”的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②19世纪中叶,传统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③晚清政府与国民政府的推动。  (2)表现:   ①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②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③民国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 下层民众。   (3)影响:   ①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 力,随心所欲地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   ②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服饰——中山装和旗袍。   3.陋习革新:“断发易服”与不缠足运动   (1)出现原因:   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刺激;   ②先进人士和政府的推动;  ③体现出鲜明的政治色彩。   (2)“断发”运动:   ①1910年,清政府发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   ②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布《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3)不缠足运动的发展:   ①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   ②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康广仁等在广州积极推动,并逐 渐推广,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4.饮食求异:“异味争尝”   (1)传统饮食文化变化的原因:   ①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传统的饮食文化受到冲击;   ②但受自然物产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变化速度相对缓慢。   (2)传统饮食文化变化的概况  ①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②19世纪60年代前后,上海陆续开办了一些西菜馆,以异国风味、环境优雅、 服务周到和营养卫生招徕顾客。   ③七八十年代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逐渐由通商城市流入市镇,由沿海进 入内地。   ④日常食品发生的嬗变:张裕葡萄酒公司开使用新工艺技术、大规模制造葡 萄酒和白兰地酒之先河;咖啡、可可、西式果露和汽水等舶来品相继传入后,华 资开办的咖啡馆、西式茶室、音乐茶座和公园露天茶室,成为上流社会和青年男 女乐于光顾的公共场所。   5.住房趋新:洋房与里弄   (1)西式建筑的出现   ①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   ②上海、汉口、南京、福州等南方城市以及天津等地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里弄 住宅;  ③大城市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较突出。   (2)中国近代住房的特征:洋房和里弄并存,体现了中西建筑艺术的融合。   6.礼仪变化:礼仪的革新   (1)日常礼仪   ①中国古代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形成了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日常礼仪。   ②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 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2)婚姻风俗   ①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②变革情况: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和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 几乎没什么变化。   (3)丧葬风俗: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 国人注目。 (2010·广州模拟)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根据图片信息判断, 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解析:①“抗美”是建国初的抗美援朝;②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③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④是1966~1976十年文革所以,D项正确。 【答案】D (2009·江苏卷)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 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 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 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 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 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 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 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 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 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 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从近代历史上社会生活中婚姻观念的变化来考查中国思想解 放的历程,以及考生情感观念的价值体现。试题设计较好,既有(1)、(2)问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也有第(3)问考查考生描述和 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很好体现了高考考试目标的要求。 【答案】(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 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 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考点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 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将交通工具的变化与两次工业革命联系在一起,考查科 技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作用和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考向瞭望 课程标准  1.近代交通的变化   (1)铁路的发展   ①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开通。   ②1888年,总长2000米的宫廷专用铁路建成。   ③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   ④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 程碑。   ⑤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约4800千米,但其中90%由外国修筑并控制。 民国以后,虽然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是由于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 铁路建设始终未进入正轨。   (2)水运与航空的发展  ①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 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   ②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当时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 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先 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此后十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截 至解放前夕,中国各航空公司总共拥有7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航线总里程近8万 千米。   2.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   (1)特点:   ①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和列强加紧侵华的背景下进 行的,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一开始就受到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③在地域上、城乡间发展不平衡。  (2)成因: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列强为维护和扩大侵华权利,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 交通运输;   ③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3.近代通讯的发展   (1)邮政事业   ①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 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邮传正 式脱离海关。   ③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④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了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   (2)电讯事业   ①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数年后,电报线遍及各省,民用电报也普遍开展。   ②民国时期战乱频仍,导致电报事业发展缓慢。   4.新式交通和电讯事业的影响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 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加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 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5.影响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原因   (1)外因:工业革命的发展;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极大地影响 着中国。   (2)内因: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如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 了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从而使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6.中国的交通、通讯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1)传统的交通、通讯方式既是中国落后的标志,又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 重要因素,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限制了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国家 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无法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西方先进的交通、通讯方式的传入,使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 便利了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2010·江西瑞昌模拟)右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 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 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 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获取的 信息是( )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列强垄断中国 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轮船招商局的出现标志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所以①是对的;由“ 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可知②是正 确的;中国新式交通的出现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产生的,故④是对的;③与 题干没关系,也不符合史实,要排除。 【答案】 A (2009·四川卷)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 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 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 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 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 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 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 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 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 ——《歌唱二郎山》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年份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帆船 14.1 14.5 12.0 10.0 8.4 汽船 2.7 5.5 10.2 16.2 26.2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 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 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材料三提供的信 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解析: (1)结合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后面 的两问,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依据材料来概括康藏公路的积极作用即可。 (3)本题是表格数据型材料解析题,注意表格中的项目和数据变化,从中找出 规律。结合所知识来回答原因。  【答案】(1)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 会矛盾。   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 亦可相应给分)。   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   (2)作用: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 民族团结;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3)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航运业取得巨大发展。   原因: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航运业的发展。考点3 大众传媒的发展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 明大众传播媒体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考查大众传媒如何引发“生产、生活方式革命”。 2.互联网和地球村的出现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 考向瞭望 课程标准  1.近代“读报刊与看电影”   (1)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历程:   ①19世纪,英国传教士在马六甲编辑出版了一份名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的期刊,这是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发行对象的中文期刊。   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 始有了新闻观念。   ③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1884年,申报馆创办了《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④通俗性报刊深受欢迎:《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 》,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⑤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⑥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2)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   ①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 动。   ②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这是中 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③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 片。   ④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该片主旨为揭露 旧礼教对妇女精神的毒害。   ⑤20世纪30年代,仅上海地区就有30多所电影院,每日去电影院的人达10 万之多。   2.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逐渐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自从1995年全面开 展因特网业务以来,由于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因特网发展极其迅猛。因特网在 中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信息社会的一 个缩影。   (2)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互联网正在覆盖着我们的生活,几乎所有触及 互联网的人都发现自己触及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   ②对人们观念的影响:互联网不仅改变着传统社会生活,还在潜移默化地 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以及人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3.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   (1)报刊业走向繁荣   影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发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展开针锋相对斗争的武器,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报刊真实、及时、客观地为人们提供信息,丰富了人们的 生活。   (2)影视事业的发展   影响:电影和电视作为传播媒介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 和听觉享受;它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3)“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影响:①它集其他三种媒介的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 种传播符号的组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 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报刊、看电影、看电视、 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价格低廉。   ②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以实现。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 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009·福建高考)下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 是(  )   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   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    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解析:此题目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即1919年5月5日,此题可以用 排除法:A项不符合史实,政论性报刊清末早已有之;C项中1919年执掌中国 政权的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成立要到1927年;D项五四运动中能够表明工人 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应该要到6月初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参与运动。 【答案】 B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