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丰城市孙渡中心小学蔡治平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3.在体会该词的情感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体会词的韵律美,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已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段时间了,即将与老师、同学离别。离别意味着不能经常见面、共同学习生活。当然,同学们的离别是要奔赴更美好的前程,那我们伤感中又会有为同学、朋友高兴、为他们祝福的心情。说起离别,我们就不由得想起那些送别诗。同学们,你能回想起哪些呢?你知道送别的诗句还有哪些?学生知道的诗句可能有:(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解题1、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穿梭机一起走进宋代去感受一场友人之间的送别——《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出示,读题,正音)大家发现这是一首什么?(词)鲁迅认为唐诗登峰造极,无人可以超越,面对唐诗的辉煌,宋代人神奇般地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辉煌——宋词,宋词与唐诗成为文学上两座并峙的高峰.(诗盛行于唐朝,句式较为整齐,以四言五言七言居多;绝句与律诗有非常严格的格式,只能五言或者七言,双句必须押韵,绝句每首必须四句,律诗每首必须八句;词是盛行于宋朝的新诗体,其实是诗的发展,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每首词都有词牌,该词牌决定了该词的句式与结构,和词的内容没有必然联系。词牌代表的是不同的节奏、韵律,这么看来,词牌就一定会有多种了。同学们能回忆原来都学过什么词牌吗?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又是什么呢?2、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这种用法以前见过吗?(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之:去往,到达) 送别诗词,虽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自信豁达,但大多是惜别之情,难舍难分,离愁别绪萦绕于胸,这首送别词又会有什么特色呢?王灼在《碧鸡漫志》里有对王观的评价“新丽处和轻狂处皆是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他的词有何惊人之处。三、认识作者王观,宋代词人,字通叟,今江苏人,曾作扬州赋.其词才思新颖,用词巧妙,不落俗套.
四、诵读1、自由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2、齐读。3、个别读。五、学习课文:(一)读懂诗词、理解大意水是眼波横,[水好像是眼波横流,] 山是眉峰聚。[山好像是眉峰攒聚。]欲问行人去哪边?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眉眼盈盈处。[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才始送春归,[方才送春天归去了,]又送君归去。[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若到江南赶上春,[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千万和春住。[千万要把春天留住。](二)行走词间、品味情感师:这首送别词让我们穿越时空“观看”了一场友人离别的话剧,体会到了一种离别带来的伤感,也体会到了友人发自内心的嘱托与祝愿。无论诗还是词,字数都是有限的,都是极讲究用字的。有限的文字,蕴含了作者无限丰富的感情。就让我们到词中去走一回,去品味这送别的味道,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与感受!1、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分析其美在哪里?(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2)眉眼盈盈处。 通过写景的句子,我们仿佛看到了:连绵的青山,波光粼粼的流水,拂堤的杨柳,色彩艳丽的花.2、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这些景你能感受到哪些情感? 上片:伤离别—__体会作者融于山水间的离愁别绪。 (1)沿途一定会有很多的景物,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选取了山和水来写呢?除了山、水,还写到了什么? (2)你发现作者又是怎么写这山、水的呢?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特点呢?(3)仔细想一想这句:“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里的两个动词“横”和“聚”的用法有什么精妙之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古人有“眼若秋水,眉似青山”以山水写女子美丽的容颜,而词中比喻反其意而用之,以女子来写山水之美,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4)原本呢,水也好,山也好,都是没有感情的一种存在。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都变成了一种有情之物。这山水就是那个美人,她不仅眼睛含情脉脉、柔情似水,而且还眉头紧锁。为什么会眉头紧锁,而不是眉开眼笑呢? (5)“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想象一下,“眉眼盈盈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用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 (6)这里的“眉眼盈盈”与前面写到的“眉和眼”有什么联系吗?(7)在朗读中体会双关和设问的修辞手法。下片:祝友人——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与转折的直接抒发。“才始送春归” 与春相别,令人伤怀;“又送君归去”,与友相别更令人断肠。不言愁而愁绪满怀。 (1)我们来读一读下片,体会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是依然这么的愁苦、伤感吗? (2)你从“才始送春归”一句中的“送春”二字了解到了什么? (3)春天的归去给人一种光阴流逝不再来的伤感,而偏偏这时“又送君归去”。这时,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呢?
(4)你觉得作者用两个“送”字有什么好处呢?除了这两个“送”字,还有两个……两个“归”,分别是谁归呢? (5)这份离愁,因伤春再加离别而更加让人“销魂”。那么,接下来作者是描写他的痛苦离情吗,还是别的什么呢?既然阻挡不住友人离去的脚步,既然离别已是改变不了的现实,词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6)”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从这两句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体会出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这里“千万和春住”的“春”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三)走出文字、升华感悟(1)词人在离愁别绪中迷失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友人要离别,已是事实。不舍、难过、伤感、愁苦,都是正常的情感流露。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朋友还是得走。假如你的朋友也要离开你,你会怎么办?只是啼哭吗?还是……(学生自由说。)(2)是的,是朋友,就祝福他吧,无论他将要去哪里。祝福他拥有美好的生活、幸福快乐!最后两句诗人走出怅惘,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3)如果我们面对的不是离别,而是失败、挫折呢,你会怎么办?(学生联系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现实,感悟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学会面对现实,不要沉浸在痛苦之中,豁达地对待失败与挫折,要看到未来、看到希望。)六.拓展延伸,归纳总结1.带着对词作感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 自由诵读后个人展示。2.推荐阅读。老师推荐几首相同词牌的词,同学们课下阅读。找出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它们表达的内容、方法一样吗,然后总结一下。(课件出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