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课文原文 hé shuǐ qīng qīng tiān qì qíng 河 水 清 清 天 气 晴, xiǎo xiǎo qīng wā dà yǎn jīng 小 小 青 蛙 大 眼 睛。 bǎo hù hé miáo chī hài chóng 保 护 禾 苗 吃 害 虫, zuò le bù shǎo hǎo shì qíng 做 了 不 少 好 事 情。 qǐng nǐ ài hù xiǎo qīng wā 请 你 爱 护 小 青 蛙, hǎo ràng hé miáo bù shēng bìng 好 让 禾 苗 不 生 病。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规范书写七个生字,学会一个新偏旁:病字旁。
2、能辨析“清、晴、睛、情、请”等同音字,学会自主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青蛙是益虫,培养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能规范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青蛙是益虫,培养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谁?(课件出示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2、(学生回答出答案后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为什么说它是“绿衣小英雄”呢?它的名字中哪个字表示绿色的意思呢?(出示“青”字,注意下面的“月”字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3、小组选一个说的的同学全班交流。 4、填空:(课件出示)小青蛙住在( )的河水里,长着一对( ),专吃害虫,( )庄稼,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5、老师范读课文。 6、学生自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反复练习。 (1)带着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3)单独生字打乱顺序读; (4)多种形式练习。(开火车,跳青蛙,摘苹果) 2、请同学们找一找“青”字家族的字,老师随机讲解。 (1)用“汉字加一加游戏,让学生知道:
清水”要有“水”,所以“清”是“三点水旁”;“晴天”有太阳,所以“晴”是“日字旁”;“睛”表示“眼睛”,所以是“目字旁”;“情”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要用嘴说“请”,所以“请”是“言字旁”。 (2)老师还给这几个字编了一首儿歌呢,不信你们瞧一瞧:“日出天气晴,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事情要分清。来客要说请,从小讲文明。 (3)这些字不但读音像,而且长得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同,为什么呢?偏旁不同。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作形声字。如“睛”,我们把“青”叫作声旁,帮我们记住读音;“目”我们把它叫作形旁,它帮我们辨字义。(出示小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领着孩子们朗读,并让孩子们细细体会。 (4)让孩子们回忆象形字、会意字。 3、指导书写。 (1)注意:“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晴”的左边是“日”字旁,不要写成“目”字旁。注意偏旁要写得小一点。(具体范写到哪个字再单独去说。) (2)教师指导书写"青"。 A、认真看一下:"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B、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C、学生书空跟写 (3)教师指导书写"请、清、晴、请"。
A、想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B、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C、学生书空跟写。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延申。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保护它的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课文知识点 一、会认的字 清 晴 眼 睛 保 护 害 事 情 请 让 病 二、会写的字 青 清 气 晴 情 请 生 三、容易错的字 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
四、多音字 少:[shǎo](多少)[shào](少年) 好:[hǎo](好坏)[hào](爱好) 五、近义词 保护——爱护 六、组词 青(青蛙)(青天)(青草)(青春) 清(清明)(清早)(清白)(一清二白) 气(天气)(力气)(和气)(正气) 晴(晴天)(晴日)(晴空)(雨过天晴) 情(友情)(同情)(心情)(人情) 请(请问)(请安)(回请)(请求) 生(学生)(花生)(生气)(出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