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历史 / 教学同步 / 四川省2019年春南充市仪陇中学高二历史期末测试题

当前文件暂时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查看使用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南充市仪陇中学 2019 年春高二历史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梭伦改革前,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雅典:“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 人耕种土地,缴纳 5/6 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 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六一汉”制度的出现主要是 由于(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2、梭伦语:“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体现了梭伦在改革中 坚持( ) A.民主原则 B.公平原则 C.财产原则 D.中庸原则 3、梭伦上台后宣布的第一项法令就是“解负令”,“解负令”颁布的重大意义不包括( )A. 废除了雅典城邦的债务奴隶制 B.使不少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 C.雅典城邦的居民都成为享有公民权的公民 D.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 4、某位雅典公民因欠债而被债主卖往外邦并沦为奴隶,梭伦改革后,他不仅回到了雅典, 而且获得了人身自由。其获得自由的方式最有可能是通过( ) A.所属家族出资赎回 B.所属部落出资赎回 C.由城邦出资赎回 D.由原债主出资赎回 5、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 要意义在于( ) 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 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6、亚里士多德说:“梭伦政体在三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 二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三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 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 A.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B.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C.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7、商鞅认为:“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 也?!”显然,在商鞅看来工商业的发展( ) A.与农耕生产相辅相成 B.有利于国富兵强 C.妨碍耕战政策的实施 D.易助长奢靡之风 8、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 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9、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 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 A.周王“授土”“授民” B.秦国的商鞅变法 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0、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 “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 A.推行县制 B.法令严酷 C.奖励军功 D.“燔诗书而明法令” 11、春秋时期,管仲制定了“兵器赎罪”的条款,价码是:重罪,一副犀牛皮盔甲,一柄戟; 轻罪,一副普通牛皮盔甲,一柄戟;小罪,罚款;打官司,诉讼费为一束箭。管仲制定此条 款的主要目的是( ) A.博得仁慈和王道美誉 B.减少杀人和动用刑法 C.充实兵备,节省军费 D.加强法制,强化专制 12、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②拓跋硅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③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⑤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3、“(孝文帝改革)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 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之所以会“海内安之”,主要原因是均田制( ) ①没有改变地主的原有土地 ②限制了土地兼并 ③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 ) ①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 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 ③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④政府的收入增加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 A.鲜卑 B.匈奴 C.羯 D.羌 16、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得到了发展,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整地碎土工具更加复杂 B.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 C.丝织业发展尤其显著 D.实物交易越来越频繁 17、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 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德 B.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C.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18、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 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19、苏轼对青苗法评论道:“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 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之弊。”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青苗法实现了最初目的 B.农民解除了高利贷负担 C.反映了青苗法的实效与初衷相背离 D.守旧官僚群起反对王安石变法措施 20、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 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 两项措施分别是( ) A.青苗法保甲法 B.均输法保甲法 C.市易法将兵法 D.免役法保马法 2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是 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两个著名的领导人物,他们的共同点( ) A.《基督教原理》 B.先定论 C.《九十五条论纲》 D.因信称义 22、之所以称德国为“教皇的奶牛”是因为( ) A.德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 B.德国为教皇喂养了很多奶牛 C.教皇从德国劫走大量财富 D.德国处于分裂状态 23、作为同是传导型的现代化国家,1840 年到 1949 年的中国近代化与 1861 年到 19 世纪末 的沙俄近代化存在的相似问题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现代化发展不平衡 B.整体经济落后 C.仍然是一个农业国 D.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 24、一个俄国官员在《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 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该评价( ) A.客观地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25、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 1861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 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 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26、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小路同学向全班介绍了 1861 年改革,你认为对它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改革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7、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扶持的对象主要是( ) A.投资新兴工业的华族和士族 B.资金缺乏的私人企业 C.从事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企业 D.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 28、推翻幕府后建立的明治新政府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作用是( ) ①彻底打破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 ②有利于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③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④有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施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9、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 到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大大减轻了阻力 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大大减轻了阻力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 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30、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措施有( ) ①裁汰冗员②废除八股取士制度③设立农工商总局④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31、近代各国改革都关注教育,教育改革也是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 年 9 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学 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 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 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 不学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 1885 年森有礼就任文部大臣以后……转而采用德国的由政府实行监督的方式。课程 大部分仍然用于讲授“实科”亦即西方的学科,……同时,又蓄意大力灌输国民的忠诚和服 从精神。由于 1890 年发布了教育敕谕,这一倾向更为加强。这一文件的词句清楚地表明, 此后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为一个专制国家培养有用而守纪律的公民。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 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分外,仍 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 年 5 月 22 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三,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及“教法”。结合所学指出维新变法 还有哪些教育改革措施?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的。 32.【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是一组与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 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 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 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 明理由 历史答案 选择题: 31、(1)重视基础教育(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推行全民教育(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 权利);注重专业技术教育;推行军国主义教育(忠诚和服从教育)。 (2)目的:培养人才和开启民智。 教法:将中学与西学相结合。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等。 (3)教育改革推动改革顺利进行;教育强国。 32、(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 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 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 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 答。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