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三轮冲刺 / 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第一次模拟试题

还剩 2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 共 7 页 初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本卷满分 11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复 核 得分 阅卷 教师 一、文言文阅读(20 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 分) ⑴ 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 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 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 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 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 分) 二、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19 分) 牵 挂 学 校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座号 第 2 页 共 7 页 周 子 ① 一天清晨,从梦中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天空飘着细雨,我回老家 去,父亲说头痛得厉害。我吓坏了,忙用摩托车带他去医院,并且一路上默默祈祷……但愿这只是 一个梦,父亲肯定不会有事! ② 之所以会做这个梦,是因为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A_________。那几日,小弟要结婚,家中 正在装修房子。父亲平日就爱喝两口,加上心中不舒畅和麻烦事,B_________也是在所难免。而父 亲的高血压,又每每让我放心不下。 ③ 醒来后,仍然 C_________。把梦中的事告诉妻子,妻笑我心也太小了,会有什么事?话虽 这么说,还是 D_________。早饭后,马上往家中打了个电话,正是父亲接的,听到父亲的声音,我 的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支吾了几句,放下电话,心里格外轻松。 ④ 事后想是否如妻所说,自己的心未免太小太细了呢?整日牵挂这,牵挂那的,是否太女人气 了呢?转念一想,不觉哑然失笑,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心小又有何妨?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让你 牵挂,或者知道有人在牵挂着自己,不同样是一种幸福吗? ⑤ 我想起去年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天格外冷。因为放了寒假,睡了个懒觉,快到 9 点了, 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父亲。父亲搓着手,劈头就问,怎么没人接电话。我说电话在客厅 里,卧室门又关得严实,睡得死没听到。父亲缓缓地说,电话半天没人接,担心你们怕是煤气中毒, 就赶过来看看,没事就好。说完就走了。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睛一片朦胧。 ⑥ 这就是牵挂。它是干渴中的一汪清泉,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滋润、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它是 世间美好的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世间因为有了这份牵挂 才美丽,生命也因了这份牵挂而精彩呢。 (原载 2003 年 2 月 13 日《齐鲁晚报》) 5. 请选择正确的词语,把序号填入文中 A、B、C、D 处。(4 分) 备选词语: ① 忐忑不安 ② 心情郁闷 ③ 心有余悸 ④ 借酒浇愁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6.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的两件事。(4 分)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作者选择的两件事情非常琐屑,请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⑤段中划线的“劈头就问”和“缓缓地说”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请发挥想象,对其表 情加以描写。(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模仿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3 分) 这就是牵挂。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1 分)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第 3 页 共 7 页 ① 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 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 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 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 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 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 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 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 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 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② 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 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 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 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 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 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 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③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 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 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 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 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 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 也相去不远了。 10. 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 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分) 11. 第①段中的凡·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上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活,但他们 又分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②段中划线句“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③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目前,不少人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读完本文后,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谈 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页 共 7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1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4~17 周岁人群对课外书的选择偏好主要集中在文学类上,这 一比例占到了 58.5%;其次喜欢的课外书类别依次是历史类、科普类和心理类,选择比例均大约在 20%左右。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66.0%的学校老师和 74.3%的家长表示赞成,另有 9.6%的学校老师 和 6.6%的家长因担心耽误学习而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 15. 上述材料中有一处语病,在文中画出来,并进行修改。(2 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你阅读过的课外书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本书?请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并谈谈你的理由。 (4 分) 你最感兴趣的是《 》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针对材料中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学校老师或家长,请你联系你阅读名著等课外书籍的收获, 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个木匠准备离开,他告诉老板,要回家与妻儿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 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 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 要求: ⑴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⑵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第 5 页 共 7 页 题 目 : 第 6 页 共 7 页 500 第 7 页 共 7 页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20 分) 1.(每小题 1 分,共 3 分)(1)蕃:多 (2)亵:亲近而不庄重(3)宜:应当 2. (4 分)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2 分)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 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2 分) 3. (5 分)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 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 选择了归隐;(2 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 分) 4. (8 分)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 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 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 分)落红不是无情 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 分)(第一空两个要点各 1 分;默写题每空 1 分,每句出现一个错别字,该 空不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19 分) 5.(4 分)A 心情郁闷 B 借酒浇愁 C 心有余悸 D 忐忑不安(各 1 分) 6.(4 分)一个是作者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2 分)另一个事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2 分) 7.(4 分)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孝敬之情,第二件事表现了 父亲对儿子彻骨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2 分) 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 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放发出绚丽的色彩。(1 分) 以小见大。(1 分) 8.(4 分)“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1 分)“缓缓地说”是因为 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1 分)表情描写要抓住眼神和 脸色,答案略。(2 分) 9.(3 分)示例:牵挂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二】(21 分) 10.(6 分)那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2 分)清贫的物质生活(2 分)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 然于物质的奢华的(2 分) 11.(2 分)凡·高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1 分)斯宾诺莎因为在乎科学的良心。(1 分) 12.(4 分)不能。这句话将作者“安于清贫的生活”的观点与“苦行僧的哲学”区分开来,避免造 成读者误解。(2 分)使论证更加严密。(1 分)同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 分) 13.(4 分)道理论证(或者讲道理、引用论证 2 分) 补充论据示例: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 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2 分 要求:必须是道理论据) 14.(5 分)示例: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 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 三、综合性学习(10 分) 15.(2 分)病句:选择比例均大约在 20%左右 修改:删除“大约” 或“左右”(各 1 分) 16.(4 分)答案略。(主要内容和依据各 2 分) 17.(4 分)要点:名著等课外书籍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富含人生哲理,阅读这些书籍能够使我们 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应该多读;要有联系自己的实 际。 四、作文(40 分)(得分参照安徽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