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化学 / 二轮复习 / 中考化学专题分类复习训练:专题07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

当前文件暂时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查看使用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七) 教材基础实验 类型一 单一实验 1. [2020·北京]请从 A 或 B 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 A.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B.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 [2020·云南]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水、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图 1 (1)用如图 1 所示装置电解水,玻璃管 a 端连接电源的 极,该实验能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净水器中经常使用 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我 国 淡水 资 源 并 不 丰富 , 节 约 用 水是 爱 护 水 资源 的 一 种 途 径, 请 写 出 节 约用 水 的 一 种具 体 做 法: 。 3. [2020·北京]从图 2 中选择仪器,配制 6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 溶液。 图 2 (1)需要称量 NaCl 的质量为 g。 (2)量取水用到的仪器有 (写名称)。 (3)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 10 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 4. [2020·北京]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 40 ℃、240 ℃。 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步骤及现象 Ⅰ. 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 80 ℃热水中(如图所示)。白磷、红磷 均不燃烧 Ⅱ. 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Ⅲ. 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1)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对比Ⅱ和Ⅲ,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5. [2020·北京]补全实验报告。 装置及 操作 (1)向 1 中滴加 溶液 (2)向 2 中滴加盐酸 (3)向 3 中滴加足量盐酸 现象 铁片上附着红色固体,溶 液颜色变浅 固体减少,得到黄色溶液 解释或 Fe 的金属活动性比 Cu 的 化学方程式: Ca(OH)2 能与盐酸反应 结论 强 类型二 组合实验 6. [2020·巴中]根据家庭小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中白醋和料酒的标签已模糊不清,不通过品尝,可以用 的方法就能快速区分开来。 图 3 (2)如图 3 所示,玻璃杯底固定一支燃着的蜡烛,在蜡烛周围放一种物质,再沿玻璃杯内壁倒入白醋,可以使 燃着的蜡烛熄灭(白醋未淹没蜡烛),则这种物质可能是 (填序号)。 ①碎鸡蛋壳 ②纯碱 ③白糖 ④食盐 7. [2020·兰州]根据以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图 4 (1)实验 1 进行粗盐提纯的蒸发操作时,发现液滴飞溅,是缺少了仪器 。 (2)实验 2 通过实验现象对比可知,铁生锈与 有关。 (3)实验 3 是验证燃烧条件的环保装置,通入 O2 后,a 处白磷不燃烧,b 处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可燃物燃 烧还需要的条件是 。 (4)实验 4 探究 Cu 和 Zn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无色溶液可能是 (填序号)。 ①稀硫酸 ②FeCl2 溶液 ③CuCl2 溶液 ④ZnSO4 溶液 8. [2020·达州]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小芳同学利用如图 5 Ⅰ所示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Ⅱ所示。 图 5 ①甲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由图Ⅱ分析可知:曲线 (填“A”或“B”)表示无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图 6 ③用图 6Ⅲ装置收集 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填“x”或“y”)导管口处。 (2)图Ⅳ为电解水制氧气的装置图,气体 b 在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图Ⅴ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 5 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 次为 (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9. [2020·攀枝花]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 CO2 的性质。 操作步骤:用 3 个 250 mL 的烧瓶收集满 CO2 进行实验。如图 7 甲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 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图。 图 7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曲线 1、2、3 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 段)的操作是 。 (2)曲线 2 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图乙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 1 体积水中溶解 CO2 的量约为 1 体积 B. CO2 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C. CO2 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D. 40% NaOH 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 CO2 【参考答案】 类型一 1. A:(1)2KMnO4 K2MnO4+MnO2+O2↑ (2)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B:(1)CaCO3+2HCl CaCl2+H2O+CO2↑ (2)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 解 析 ] A : (1) 高 锰 酸 钾 加 热 分 解 , 生 成 锰 酸 钾 、 二 氧 化 锰 和 氧 气 ,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2KMnO4 K2MnO4+MnO2+O2↑。(2)①中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②中观察到木炭燃烧,发出白 光,放热。 B : (1) 稀 盐 酸 和 大 理 石 ( 主 要 成 分 碳 酸 钙 ) 反 应 生 成 氯 化 钙 、 水 和 二 氧 化 碳 ,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2)①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 紫色石蕊变红,故可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2. (1)负 氢元素和氧元素 (2)煮沸 吸附 (3)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3. (1)6. 0 (2)100 mL 量筒、胶头滴管 (3)1∶9 [解析] (1)6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Cl 溶液中,NaCl 的质量为 60 g×10%=6 g,故需要称量 NaCl 的质量 为 6 g。(2)需要量取水的质量为 60 g-6 g=54 g,体积为 54 mL,则用到的仪器有 100 mL 量筒、胶头滴管。(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10 g 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0 g×10%=1 g,溶剂的质量为 10 g-1 g=9 g,则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9。 4. (1)白磷未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 (1)白磷浸入热水中,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未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不会燃烧。(2)对比Ⅱ和Ⅲ, 红磷和白磷均与氧气接触,温度均达到 80 ℃,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是因为此时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5. (1)CuSO4(或 CuCl2,合理即可) (2)Fe2O3+6HCl 2FeCl3+3H2O (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 (1)根据图表可知,此实验证明了 Fe 的金属活动性比 Cu 的强,则铁能将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故向 1 中滴加的是 CuSO4 或 CuCl2 等铜盐溶液。(2)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 2FeCl3+3H2O。(3)澄清石灰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向 3 中滴加足量盐酸后,Ca(OH)2 与盐 酸完全反应,形成的溶液呈中性或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类型二 6. (1)闻气味 (2)①② [解析] (1)白醋有酸味,料酒有酒精的气味,不通过品尝,通过闻气味的方法就可以将二者快速区分开。(2) 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纯碱都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 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7. (1)玻璃棒 (2)水 (3)温度达到着火点 (4)①②③④ 8. (1)①2H2O2 2H2O+O2↑ ②B ③x (2)正 (3)②③① [解析] (1)①甲锥形瓶内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②在无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较慢,由图示可知, 曲线 B 表示无催化剂的曲线。③用图Ⅲ装置收集 O2 时,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进气口是 y,出气口是 x,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x 导管口处。(2)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 b 是氧气,在电源正极端产生。(3)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 5 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用弹簧 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读数, 故正确顺序是②③①。 9. (1)振荡烧瓶 (2)CO2+Ca(OH)2 CaCO3↓+H2O (3)ACD [解析] (1)通过振荡烧瓶,能增加液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或反应速率,导致气压快速变小。(2)氢 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溶解的氢氧化钙较少,则澄清石灰水吸收 CO2 的量比水多,比氢氧化钠溶液 少,因此曲线 2 对应的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作用的压强变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 CaCO3↓+H2O。(3)曲线 1 反应前后压强基本不变,说明加入水的体积 与溶解的二氧化碳的体积相等,因此压强不变,相当于 1 体积水溶解 1 体积二氧化碳,A 正确;无法证明二 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只能证明加入水的体积消耗了等体积的二氧化碳,B 错误;曲线 1 和曲线 3 压强下降不同,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C 正确;对比曲线 2、3 可知,40% NaOH 溶液比澄清 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 CO2,D 正确。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